【門窗幕墻網】套裝木門剛剛起步五、六年,如果作為一個孩子,正是應該嚴加管教的時候。但作為一個行業,木門還基本處于放任自由的狀態。古人云:“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用來形容當今木門行業的尷尬再恰當不過了。準入門檻低、生產周期長、品牌發展慢……短短幾年,木門行業就成了各種問題頻發的重災區。行業規范也好,制作標準也罷,木門行業“無拘無束”的現狀確實該收斂了。
國標難產導致行業混亂
木門能否規范變形度木門含水率符合標準嗎面對這樣的問題,很多業內人士都沒法給出答案。年產值已經突破1000億元的木門行業至今沒有國家標準,自2007年立項開始起草的《木門窗國家標準》依然在等待中。
據了解,全國在冊的木門廠商有兩萬多家,其中規模最大的其市場份額也不過5%。正是行業的低門檻,導致了木門品牌成熟度低的現狀。
“在昆明,投資50萬元,再托人辦一個木材加工許可證,就可以建木門生產廠。”什木坊總經理王旭介紹說,作坊式的生產廠家依然是木門市場的重要角色。由于小廠家資金投入少,工藝及環保設備缺乏,其產品質量自然難以保證,更多時候要靠價格切入市場。
王旭算了一筆帳:市場上一樘沒有品牌的木門,售價最低的大約在700~800元,除掉鎖具與五金配件,其門的價格甚至低于木材的成本。
唯一的解釋只能是,其在施工過程中偷工減料、以次充好。而偏偏消費者對木門的品牌意識不強,在購買的過程中很容易被價格所左右,從而讓木門行業走向品牌與價格的惡性循環。
非標定制限制企業產能
如果說,因為國家標準的缺失導致如今木門行業的混亂,那至少稍加規范,還是看得到行業走向正軌的可能。但木門生產尺寸的非標準化,確確實實成了阻礙木門生產產能的硬傷,無法得到解決。
瓷磚可以一次性生產上萬片,地板可以一次性制作成千平方米,但惟獨木門只能一樘一樘地生產。說白了,套裝木門在中國依然是非標定制產品,這也不難解釋為什么一樘木門的生產周期要在35~40天。
美國最大的套裝門生產工廠一年的生產量在130萬樘,國內最大的生產廠家的年產量只能達到60萬樘,至于國內第二大的生產廠家,其年產量就只能維持在10萬樘左右。究其原因,并不是國內的生產技術比國外相差多少,其根源在于國外套裝門已經實現標準化定制,而國內依然沒有生產標準尺寸。
“不說不同樓盤之間的差異,即使是一套房子之內,其各個房間的門洞尺寸、墻壁厚度都難統一,對木門的尺寸要求自然不一樣,所以每樘門都需要量身定做。”TATA木門總經理杜平解釋到,雖說定制木門聽起來高端大氣上檔次,但只有經營者才明白其背后的無奈。
此外,木門行業的非標定制也嚴重阻礙了其在電子商務平臺上的發展。杜平介紹說,由于套裝木門的制作必須由制作方上門測量,因此其在線上的銷售就必須依靠線下實體店的支持,對于那些網點不多的企業來說,電子商務幾乎無從發展。
木門行業渴望被約束
世界上痛苦的事情有很多,像木門行業這樣主動想被約束卻沒人愿管的應該算是其一。最關鍵的是,木門即使自我約束,也要被迫走向非標定制。
但好在糾結許久的《木門窗國家標準》在經過6年的痛苦掙扎后,終于有望于今年年底實施。
據了解,“新國標”規定的標準化木門將有多個特征:采用新型工藝、新材料對木門的功能、質量性能指標實現關鍵性提升;經國家標準委員會批準備案,產品采用國際先進標準和國際先進自動化設備,生產效率顯著提高;通過對產品、安裝以及與之配套的住宅建筑標準進行規范統一,實現設計、制造、安裝標準的一體化,以實現木門標準化、產業化……
可以看出,“新國標”的規定將會對一團亂麻的木門行業起到規范作用,但至于實現木門標準化、產業化的規定,似乎光靠木門企業依舊無法解決。
“現今條件下,要實現木門標準化制作,只能依賴于消費者和裝飾公司的配合,如果消費者和裝飾公司愿意對墻體進行改造,木門確實能夠標準化制作。”王旭說道。
但是,在破土砸墻和測量定制中做選擇的話,消費者多數應該會選擇后者。
所以,“新國標”即將出臺,我們也希望建筑行業盡快實現標準化生產,不然木門的標準化生產依然不切實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