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樣的企業才是優秀的現代企業?
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盡可能高效率地給社會提供產品、就業、稅收,是否就夠得上優秀?答案是否定的。
優秀的現代企業,在創造利潤、對股東承擔法律責任的同時,還要承擔對員工、消費者、社區和環境的責任,超越把利潤作為惟一目標的傳統理念,在生產過程中關注人的價值,強調對消費者、對環境、對社會的貢獻。
“只講經濟效益不講企業社會責任的做法會讓企業逐漸喪失競爭力。面對全球競爭,平果鋁作為中國鋁行業的標桿,更應該積極承擔起責任,促進社會和諧建設,帶動社會可持續發展。”中國鋁業廣西分公司(簡稱“平果鋁”)總經理程運材表示。
采礦“無痕”還地于民 人與自然和諧發展
平果縣馬頭鎮龍來村內銀屯,有一片140余畝的甘蔗,長得郁郁蔥蔥,新榨季就要來了,眼看又是好收成。承包戶韓香丹喜上眉梢。
這片地頗有故事。它原是內銀屯的荒地、坡地,面積177畝,2008年5月被征用給平果鋁作為采礦臨時用地,為期3年。平果鋁在2010年4月結束回采,進行工程復墾平整,恢復耕地面積145畝,復墾率100%,復地率達到80%以上。村民高興地發現,原來“一個斗笠蓋一塊”的巴掌地、凹凸地,被平整為方方正正的大塊,“里邊的石頭都揀得干干凈凈!”采礦公路成了機耕道,拖拉機可直接開到田間地頭。經國土部門驗收,平果鋁與村民現場丈量復核,2011年,這片地又重新回到內銀屯村集體,按三年一期發包給村民,村民韓香丹獲得了2012年至2014年的首個承包期。他在此地種植甘蔗,隨著地力的恢復,收成一年比一年好。
平果鋁礦山部何偉主任介紹,為保護環境,該公司1994年成立之初,即確立“鋁礦開采到哪里,復墾就跟進到哪里”的原則,創下“采礦占地周期和復墾周期最短、復墾成本最低、復墾效果最好”的全國一流水平。由于國家土地政策的客觀原因,此前礦山復墾屬于企業所有,無法回到礦區失地農民手中。
如何“還地于民”?平果鋁積極爭取,經國土資源部特批,2005年開始推行臨時用地改革試點,以“征用”替代原有的“征收”,從農民手中租地,復墾后還地于民,創新形成“采礦—復墾—還地”一體化模式。截至今年9月底,累計7個批次1.62萬畝采礦臨時用地獲得批復,實際已取得并使用土地近1.2萬畝,還地于民1802畝。計劃在今年底還將還地2630畝。
國土資源部驗收組專家評價:“復墾,解決了環保的難題;還地,解決了農民失地的難題。整個過程實現了土地集約節約利用,促進了人與自然和諧發展?!边@一典型經驗,成功入選中鋁公司2012年社會責任實踐十大優秀案例。2012年底,平果鋁參加國家綠色礦山建設論壇并分享經驗,獲得與會嘉賓廣泛贊譽,被稱為“ 平果鋁模式”。平果鋁被授予“國家級綠色礦山試點單位、礦產資源綜合利用示范基地”。
“赤泥選鐵”是平果鋁保護環境的另一得意之筆。該公司氧化鋁廠陳傳新廠長介紹,赤泥是生產氧化鋁過程中產生的固體廢物,每生產1噸氧化鋁,大約產生赤泥0.8至1.5噸。我國是氧化鋁生產大國,預計到2015年,赤泥累計堆存量將達到3.5億噸。平果鋁自投產至今,已堆放赤泥1300萬噸左右。赤泥大量堆存,既占用土地,又易造成環境污染和安全隱患。2010年11月,平果鋁上馬“赤泥選鐵”項目,采用磁選技術,從赤泥中選取鐵精礦,每年處理赤泥220萬噸。2011年6 月,該項目正式投產。到今年9月,累計已出產鐵精礦44.55萬噸,“赤泥選鐵實現了資源循環利用,保護生態,利國利民利企呀!”
平果鋁黨委書記劉保偉指出,保護環境實現可持續發展,是企業踐行社會責任非常重要的指標,平果鋁把它作為生命線來抓。他自豪地透露,該公司節能降耗、清潔生產也走在全區前列,2012年完成第二輪清潔生產審核,被授予“ 自治區清潔生產企業”稱號。
推動社會繁榮 造福一方百姓
“我們選擇在這里辦廠,就是看好平果鋁公司的鋁水直供優勢,比用鋁錠熔化,每噸可綜合節約成本300余元。”10月12日,平果工業園區的華美鋁業公司有關領導直言不諱地告訴記者,該公司一期鋁板帶項目總投資2.3億元,有10條鑄軋線,可年產8.5萬噸鋁板帶。
看好平果鋁輻射優勢的,又何止這一家!
園區管委會領導介紹,平果縣依托平果鋁強力輻射作用,實施“借鋁興平”戰略,圍繞鋁產業鏈,在“上”、“下”兩字下功夫。
“上”就是圍繞鋁產業鏈上游,發展為平果鋁生產配套服務的工業企業;“下”,就是利用平果鋁初級產品進行深加工,生產鋁型材、線材、板帶等高附加值產品,把鋁產業做大做強。氧化鋁需要燒堿和氟化鹽,電解鋁需要預焙陽極。百合化工、強強碳素公司等乘勢而上,茁壯成長。強強碳素公司預焙陽極的年產能已達60 萬噸,成為全球最大的預焙陽極生產企業。發展下游產品,最大優勢是可以采用平果鋁的直供鋁水。對平果鋁,減少了鑄成鋁錠的工序,對深加工企業,減少了熔解鋁錠的工序,雙方得利。民營的平鋁集團、亞洲鋁業、博導線材在這里風生水起,進行鋁型材、線材的深度加工。
平果鋁全力支持這一戰略,促進地方發展。2009年國際金融危機以來,在電解鋁生產虧損的情況下,每年仍向園區提供10萬噸左右的鋁水,極大帶動了園區經濟的發展。2001年開始建設的平果工業園區,已發展成為產值超百億元的產業園區,園區內涉鋁企業29家,2012年實現工業總產值135.28億元,其中鋁產業占比重為91.68%。作為曾經的國家扶貧開發重點縣,平果縣大打翻身仗(從2002年至今,連續成為廣西財政收入首富縣和中國西部百強縣),連續3年榮獲“廣西經濟發展十佳縣”稱號,成為中國西部百強縣。
記者采訪時,在平果縣各鄉鎮村屯,處處可見平果鋁援建的學校、交通、人畜飲水等公共扶貧項目。據介紹,該公司從1999年起每年撥款100萬元(2009年起提高至130萬元)建立扶貧基金,來建設這些項目。公司還定點幫扶平果縣19所小學,幫扶平果縣4個村、田東縣隴窮村等貧困村屯。積極參與各項社會公益事業,支持地方戰勝自然災害,重建家園。據統計,截至今年9月,該公司社會捐贈累計已超過5000萬元。
平果鋁總經理程運材表態,公司秉持“造福一方百姓、繁榮一方文化、促進一方和諧、帶動一方發展”的理念,奮力建成中鋁公司最具社會責任的模范工廠,為造福壯鄉多作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