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增值稅轉型改革的主要內容 2009年1月1日起在全國所有地區、所有行業推行的增值稅轉型改革,其主要內容是:允許企業抵扣新購入設備所含的增值稅,同時,取消進口設備免征增值稅和外商投資企業采購國產設備增值稅退稅政策,將小規模納稅人的增值稅征收率統一調低至3%,將礦產品增值稅稅率恢復到17%。 除修改了部分稅率以外,本次增值稅改革的重點是允許企業抵扣新購入的設備所含的增值稅,這意味著增值稅從生產型向消費型的轉型,即將增值稅進項稅的抵扣范圍擴大至固定資產投資,從而很好地避免了重復征稅。 需要說明的是,此次增值稅轉型改革的對象是增值稅一般納稅人,而規模小、財務核算不健全的小規模納稅人(包括個體工商戶)增值稅負擔不會因轉型改革而降低。為了平衡小規模納稅人與一般納稅人之間的稅負水平,促進中小企業的發展和擴大就業,本次稅改對小規模納稅人將不再區分工業和商業設置兩檔征收率,將小規模納稅人的征收率統一降低至3%。 三、增值稅轉型改革對鋼鐵行業的影響 1.鋼鐵行業可抵扣項目金額占其固定資產投資比例約為50% 近幾年來,我國鋼鐵行業固定資產投資呈上升趨勢,且在國內城鎮固定資產投資總額中所占的比例較大。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我國鋼鐵行業2008年1-10月份固定資產投資額為3041億元,同比增長31.4%,占同期全國固定資產投資總額的2.69%,2006、2007年鋼鐵行業固定資產投資分別為2285.32億元、2563.07億元,分別占我國同期固定資產投資總額的2.44%、2.18%。其中,2006年鋼鐵行業設備、工器具購置投資為1171.89億元,占同期鋼鐵行業固定資產投資總額51.2%,建筑安裝工程投資為977.15億元,占同期鋼鐵業固定資產投資總額的42.7%。因建筑安裝等土建項目屬于非增值稅抵扣項,所以扣除這些項目后,可抵扣增值稅的設備投資等固定資產投資額比例大概在50%左右。 2.預計明年可減少鋼鐵行業稅負200億元以上 據最新數據,10月份國內粗鋼產量為3590萬噸,同比大幅下降17%,環比下降9.4%。鑒于鋼鐵行業景氣度的下滑,預計2009年鋼鐵行業固定資產投資也將出現下滑。但另一方面,因增值稅改革將在2009年正式實施,所以從避稅的角度考慮,預計企業可能會把2008年四季度的部分固定資產投資項目推遲至2009年進行,從而有可能增加2009年原定固定資產投資額。-- 3.上游行業可能轉嫁給鋼鐵業的新增稅負超過140億元 此次增值稅改革方案還表示從明年起將金屬礦、非金屬礦采選產品的增值稅率由13%上調為17%,由于增值稅是價外稅,對企業的影響程度主要取決于企業能否將增加的稅收負擔轉嫁出去,而處于鋼鐵業上游的鐵礦石和焦煤行業的企業在面臨增值稅率增加的情況下,必定想要通過各種方式將增加的稅負轉嫁出去。然而近期,由于鋼鐵行業的需求下降,鐵礦石和焦煤的價格下行壓力較大,因此其稅負轉嫁的難度也將較大,我們暫且假定其轉嫁其中兩個百分點的稅負到鋼鐵業。-- 4.鋼鐵業源自于稅改的實質性收益不超過100億元-- 因此,我們估計鋼鐵行業能夠從此次增值稅轉型改革中獲取的實質性收益不超過100億元。 5.長期來看,增值稅轉型改革有助于鋼鐵業持續健康發展 從鋼鐵企業本身來看,一方面,新購入設備固定資產可作為增值稅抵扣項,將鼓勵企業擴大設備投資,加大設備更新與改造,從而促進企業的技術升級。另一方面,由于稅率提高對上游資源類產品價格有提高的作用,這將使鋼鐵企業的成本上升,從而也會促使企業加大資源節約的力度,從長期考慮,還有可能增加企業節能減耗類固定資產的投資,有利于企業的可持續性發展。 從鋼鐵的需求來看,此次增值稅轉型改革有利于鋼鐵下游行業的發展,特別是對冶金裝備制造企業等機械制造類行業是一大利好。增值稅轉型一方面減少了機械行業企業本身的稅收負擔,同時,實施增值稅轉型將提高各行業企業進行設備更新改造的積極性,擴大對機械設備的需求,也有利于機械行業的長期發展。而機械行業作為鋼鐵的主要下游產業之一,其需求增長也必將有利于帶動鋼鐵業的復蘇和長期發展。 總體而言,此次增值稅轉型改革有利于促進鋼鐵行業的結構調整。盡管礦產品稅率的上調有可能加大鋼鐵企業的成本負擔,但生產型增值稅向消費型增值稅的轉型則有利于減輕企業的稅負,增加企業的現金流,從而有助于企業進行設備更新及技術改造,促進產業結構的調整。同時,增值稅轉型將促進我國資源要素價格的改革,建立一種合理的價格傳導機制。故此,雖然此次稅改在短期內給鋼鐵行業帶來的效益并不是很大,但就長期而言,增值稅轉型改革對于鋼鐵行業的復蘇和發展將產生積極的影響。
免責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
門窗幕墻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為
門窗幕墻網獨家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在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
門窗幕墻網違反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文系本網編輯轉載,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作者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