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城市化步伐的突飛猛進,噪音正成為城市的一塊"牛皮癬",影響人們正常的起居生活。家住北四環某小區的趙先生告訴記者,他家樓下就是公交汽車站,夜晚車輛的噪聲讓他難以入眠。為了減小噪音,趙先生打算安裝隔音窗,但去賣場走一圈下來卻發現商家對隔音窗材質、隔音效果說法不一,如何購買合適的隔音窗成了難題。業內人士表示,目前隔音窗市場較為混亂,一些賣家缺乏隔音窗相關知識,為消費者選購隔音窗制造了難題。 隔音窗市場亂象叢生 記者在某賣場走訪時發現,市場上隔音窗產品繁多,賣家對隔音窗的隔音效果的確眾說紛紜,一些賣家表示能隔音40分貝,一些則表示能隔音32分貝或35分貝,當記者提出如果家住飛機場附近噪音尤為嚴重能否提高消聲分貝時,許多賣家都表示為難。而記者問及隔音窗是否有隔音的相關標準,許多賣家也表示"不清楚"。 除了對隔音效果說法不一,記者走訪的隔音窗賣家幾乎都不承諾能將室內噪音降低到某一水平,表示只能"減少多少分貝"。此外,商家表示消費者在選購隔音窗時,只會測量消費者居室窗戶的尺寸大小,而不對業主小區噪音環境、室內噪音環境進行測量,隔音窗安裝完畢以后也無法提供室內降噪測量。"噪音測量是環境部門的問題,我們是隔音窗企業,這不是我們的責任"。 北京欣飛清大建筑聲學技術有限公司總經理賈猛虎告訴記者,由于行業相關標準缺失,市場上的隔音窗產品五花八門,有些產品甚至連檢測報告都沒有,并且價格混亂,一些商家甚至分不清楚低頻噪音與中高頻噪音的區別。"這樣的產品,消費者買了怎么可能有好的效果?" "隔音窗是個性消費品,每位消費者對隔音效果的要求都不盡相同",北京綠創聲學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區域經理董虹濱表示,目前市場上的許多商家對消費者提供的隔音方案大多是"一刀切",無法針對消費者所處的聲環境對癥下藥量身制定隔音方案,"這樣服務成本非常大,一般的小企業無法承擔。" 從業門檻低市場管理失范 由于行業標準、市場管理存在真空,導致隔音窗從業門檻低,再加之隔音窗價格動輒七八百元每平方米,以次充好、以假亂真的利潤可觀,許多缺乏隔音窗專業知識的企業都在生產制作隔音窗。清華大學建筑物理實驗室主任、清華大學建筑環境檢測中心聲學室主任燕翔告訴記者,目前隔音窗市場上商家的許多說法并不專業,容易誤導消費者,最后導致消費者購買的隔音產品并不隔音。 對于商家推崇的隔音效果"非常好"的中空玻璃,燕翔指出,中空玻璃兩層玻璃之間的空氣層非常重要,如果空氣層的距離小于2厘米隔音效果就不理想,而市場上中空玻璃的空氣層基本在9毫米或1.2厘米左右,隔音效果并不像商家說的那樣神乎其神。并且,很多商家認為如果兩層玻璃不能隔音就推薦消費者裝三層玻璃,"這樣的做法極其錯誤",燕翔表示,如果商家在三層玻璃的結構上把握錯誤,玻璃使用的層數越多,就會造成玻璃之間的空氣層越小,隔音效果越差,三層玻璃的隔音效果甚至可能不如雙層玻璃,尤其對于汽車、火車、飛機等產生的低頻噪音隔音效果更是不明顯。
免責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
門窗幕墻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為
門窗幕墻網獨家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在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
門窗幕墻網違反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文系本網編輯轉載,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作者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