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2009年新起點,我們回望2008年 時間的腳步已帶領我們走過2008年,大浪淘沙,陶瓷行業的競爭顯得尤為激烈。2008的陶瓷業可謂跌宕起伏:從上半年的產業轉移、擴張,到下半年的停窯停線;從上半年的原材料飛漲到下半年的市場急劇萎縮;加上呼嘯而來的金融危機,廣大陶瓷企業經歷了最"琢磨不透"的一年。但驀然回首,在國家宏觀政策的調控下,2008年的陶瓷行業發展軌跡依然依然隱約可辨。 10月18日,中國陶瓷產業基地開業,開啟了佛山陶瓷新的紀元。 宏觀政策 政策調整促產業升級 2008年年初,一項陶瓷產業整改的政策改變了佛山陶瓷產業的格局。根據初步整改計劃,42家陶企扶優扶強;146家陶企需要調整;還有175家陶企需要關閉與轉移。 6月,《建筑衛生陶瓷產品單位能源消耗限額》正式實施。陶瓷企業要繼續發展,必須先過能耗關。 佛山產業結構調整的政策和能耗標準促成佛山各大陶瓷企業四處建廠,佛山陶瓷產業滲透到全國各大產區的資本力量已經悄然改變了產業格局。數十家實力企業、數百億資本的戰略擴張,一個以資本為紐帶的佛山陶瓷產業版圖正在中國大地上凸現。而在這一輪轉移中,粗放轉向精細,低端走向高端、無品牌走向品牌化已經成為大勢所趨,環保、高附加值產業的打造成了主旋律。 產業基地 佛山品牌"獨秀"時代將被打破 2008年,受到金融風暴影響,全國各建陶主產區產量都有所下降,甚至部分企業難以為繼。然而逆境中更要奮起,以佛山為代表的全國各大產區都在積極推進:大力治理污染取得階段性成果;企業品牌意識逐漸增強;加速產能擴張。 在"南陶北移"熱潮的影響下,東鵬、新中源、新明珠、蒙娜麗莎、金意陶、箭牌、歐雅、英皇衛浴等一批具規模的品牌企業先后在全國布下數個戰略生產基地,而江西高安、四川夾江等作為國內陶瓷產區的后起之秀,則迅速成為佛山陶企在國內戰略轉移擴張的熱點區域,引導了行業遷移和產業的重新布局。 據統計,截至2008年12月,佛山陶瓷企業已在江西投資逾70億元。江西高安基地共有投產的陶瓷企業25家,投產生產線30條,僅拋光磚日產量就達6.8萬平方米。而在2009年還將新增22條陶瓷生產線及衛生潔具生產車間2個。高安儼然已成為佛山陶瓷企業北移的新基地。 此外,在產業轉移浪潮的沖擊下,潮州、淄博等傳統陶瓷產區也開始改變原先外銷、貼牌等單一經營模式,品牌化經營被確定為各大企業轉型的主要方向,而高安的崛起,意味著一個佛山陶瓷品牌"獨大"的時代將被打破。
免責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
門窗幕墻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為
門窗幕墻網獨家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在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
門窗幕墻網違反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文系本網編輯轉載,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作者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