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是新中國重點能源重化工基地,經過幾十年的建設和發展,形成了以冶金、能源、機械、化工為支柱產業,基礎較為雄厚、門類比較齊全的工業體系。但是長期以來,由于受體制和機制的束縛,科技進步在產業升級和經濟發展中的支撐作用沒有得到高度重視和加強,資源型的經濟模式和粗放型的增長方式導致產業結構低級、產業素質低下、經濟效益不高、環境污染嚴重等矛盾和問題日益突出,嚴重制約了全市經濟的快速健康發展,也嚴重影響了太原在全國發展大格局中作用的發揮和地位的提高。 在新的形勢下,為了實現經濟可持續發展,太原市提出在"十一五"期間以"建設新型工業基地"的發展目標,大力實施經濟結構調整戰略,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打造不銹鋼生產、新型裝備制造業、鋁鎂合金加工"三大基地"。 在富士康太原科技園區鎂合金汽車零部件生產車間,筆者見到了該公司為福特F150生產的鎂合金水箱架。據介紹,這個重6.1公斤的水箱架一次成型;而以傳統鋼鐵材料制造的水箱架,需17個零部件組裝而成,重量達16.1公斤。有關資料顯示,當汽車使用鎂合金達到160公斤時,可減重10公斤,節約燃料8億升,減排二氧化碳1400萬噸。鎂合金能滿足汽車輕量化的要求。 臺灣富士康集團于2003年在山西太原投資建太原科技園區,重點發展以鎂為原料的IT產品鎂鋁合金機械構件、熱傳導、電子產品組裝生產及汽車零組裝等產業的研發生產,目前致力于打造鎂合金汽車零部件生產制造基地。 富士康(太原)的戰略舉措正是看好太原市打造"鋁鎂合金加工生產基地"。據了解,中國鎂資源儲量、產量、出口均居世界第一,太原市及周邊地區是中國最大的鎂生產和出口地,產量占全國及世界的80%和50%,2006年全國排名前10位的鎂生產企業,太原市占了一半。但鎂產業還處于發展的初級階段,主要以輸出初級產品為主,結構單一,同質化競爭嚴重,存在高污染、高耗能、高投入、低回報等系列問題。 基于此,太原市委、市政府提出發揮鋁鎂資源稟賦優勢,以富士康科技工業園為龍頭,開發鋁鎂合金應用的新領域,為航天、航空、IT產業、汽車等行業提供鎂合金深加工的高附加值產品,加快鎂合金材料及制品的規模化發展,把太原建成世界"鎂都"。2008年3月底,太原市成功舉辦了"中國(太原)鎂及鎂合金產業高端論壇",論壇會上,鴻海集團董事長郭臺銘及眾專家、企業代表傾力支持太原打造"鎂都"。 "南有富士康,北有不銹鋼"。這是人們對太原工業新格局最為形象的描述。不錯,太原在依托富士康盡快建成世界"鎂都"的同時,還支持太鋼在形成年生產300萬噸不銹鋼能力的基礎上,重點發展不銹鋼、冷軋硅鋼、汽車板和不銹鋼制品,建全球最大和最具競爭力的不銹鋼生產基地;另外,依托山汽集團、太礦、煤科院太原分院、晉機、機車、太鍋等機械工業的基礎優勢,重點推進了重型汽車和煤炭機械成套設備生產規模化,建全國具有較強競爭力的機械裝備制造業基地。 如今,"鋁鎂園、不銹鋼園、富士康園"三大基地在太原逐漸形成,其與旅游、金融、物流等新興產業,共同構建太原新型工業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