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士透露,甚至有部分部分供貨商和賣場談判,希望以更低的價格進駐賣場,利用價格優勢洗掉對手。 有業內資深人士指出,價格戰的背后是競爭更殘酷的環境,各個品牌都想拿到更多的市場份額。在經濟寒冬下,消費未能形成良性的循環,部分企業想從紅海轉型藍海的希望逐漸破滅。 謹慎應戰防惡果 "現場在家居建材賣場 所見的打折促銷,堪比十年前的彩電行業。"李小姐笑對記者表示。李小姐回憶十年前剛畢業時挑選彩電的情景,彩電的打折價格漫天飛舞。當時的媒體分析表示部分廠家是以虧本價售出,以求用價格優勢洗掉競爭對手。經過一輪價格戰的競爭,審視如今的彩電行業局面,已是幾大品牌占據壟斷性地位。 值得一提的是,當年彩電行業低價格促銷付出的慘重代價是中國彩電業首次出現了全行業的虧損。為遏止愈演愈烈的價格戰,有關部甚至規定,打折必須注明原因。 "價格確實是當前危機下吸引消費者的關鍵因素。但如今已經不是價格主導的消費年代,品牌的影響力不可忽視。"業界人士呼吁以避免出現兩敗俱傷的局面。 地板業界的資深人士高志華先生指出,廣東的企業一般是重加工重生產,輕營銷,欠缺對消費者和經銷商的關系深思熟慮。在金融危機的催化劑加速下,廠家和經銷商開始共同出謀劃策。"營銷的精細化和定向化是牛年營銷戰略的基礎。"箭牌衛浴經銷商彭先生表示。他認為,借助第三方的力量,打造專業的團購,集中社區消費者消費,這不失為廠商讓利消費者的好方法。 隨著家居行業產業化的發展,各品牌之間的技術差異不斷縮小,品牌之間的差異也逐漸縮小。而在金融危機下,以小成本干大事為指導方針的外資品牌,也在加快搶攻中國市場。他們宣稱追求"合理利潤"而并非"暴利",打著高端的品牌,大眾的價格開發中國內地市場。當家居行業的本土品牌埋頭苦打"價格戰"時,更需小心提防以免兩敗俱傷,而讓漁翁得利。
免責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
門窗幕墻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為
門窗幕墻網獨家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在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
門窗幕墻網違反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文系本網編輯轉載,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作者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