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海外直接投資發展史上,澳大利亞這個東道國的特點一向是適合吸收中國大型投資項目,而且主要集中于初級產品的開發和初加工領域。 改革開放初期,中國第一個投資額突破1億美元的大型制造業海外直接投資項目就是中信在澳大利亞投資的波特蘭鋁廠,2月12日宣布的中鋁195億美元投資力拓案更是中國迄今最大的對外直接投資項目,投資額超過世界大多數國家官方外匯儲備規模。 如果加上2008年初聯合美國鋁業公司收購力拓英國上市公司12%股份的140.5億美元,中鋁對力拓的投資合計可達335.5億美元。這個項目對我國的戰略意義顯而易見,我們期望它在商業上也能被實踐證明成功。 中國向來以"地大物博"自詡,但其實其礦產資源并不豐裕,礦產資源不僅總體儲量不足,而且需求結構與資源供給結構脫節。我國蘊藏量在世界上名列前茅的鎢、錫、稀土、鉬、銻等礦物多數使用量小,使用量大的油氣、富鐵礦、錳、鉻、鉀鹽、銅、鋁等大宗礦產我國蘊藏量不大、品位也不高。這不僅不能滿足我國工業化的需求,過多地使用還有可能使得我國下游制造業在第一步就喪失國際競爭力。 2001年,中國地質科學院全球礦產資源戰略研究中心《礦產資源與國家經濟發展》研究報告估算,我國45種主要礦產的現有儲量,能夠保證2010年需要的只有24種,能夠保證2020年需要的只有6種。因此,只要不危及國際收支平衡,本著確保供給、供給成本最小化、收益最大化的原則,我國需要盡可能多使用海外資源。而國內礦產資源的功能定位于抑制國際市場價格過度高漲,以及在特殊時期保障國內供給。 為了盡可能多使用海外資源,增強對海外資源的控制力,并通過國內下游制造業與海外上游采掘業的一體化來提高效率、增加收益,這是我國必須奉行的長期戰略。而為了避免為投資付出過高成本,并降低政治性風險,我們的海外資源開發投資原則上必須奉行反周期策略,即在初級產品牛市期間不輕舉妄動,而在熊市期間入市。無疑,中鋁此時對力拓的投資是符合這一原則的。 毋庸諱言,由于國際市場初級產品行情暴跌、必和必拓撤回對力拓的收購等原因,2008年初中鋁聯合美鋁獲取力拓英國上市公司12%股份的交易賬面浮虧一度高達70%,即浮虧上百億元人民幣。但是,我們不宜以此來否定這筆交易和此次進一步增持的必要性,因為初級產品行情波動是正常的。只要收購者現金流量無虞,足以支持到下一輪反彈,那賬面浮虧就會消失。倘若沒有通過這筆參股交易阻擾"兩拓"合并使之流產,吞并力拓后的必和必拓將挾其大大增強的壟斷地位,必將逼迫我方付出更大代價。 在全世界礦產巨頭普遍遭遇寒冬之際,獲得中鋁注入的巨額投資無疑十分有利于身負390億美元重債的力拓。但從我方利益來看,符合反周期投資原則并不意味著中鋁對力拓的投資就一定會成功。 除了需要獲得力拓集團股東和中國、澳大利亞、加拿大、美國等多國監管機構批準之外,這筆交易要想真正取得商業上的成功,至少還需要具備以下條件:收購資本支出不損害中鋁的財務穩健性;中鋁收購的資產質地優良;中鋁收購價格與當前市場行情適宜而不失之過高;中鋁能夠真正獲得與其投資份額相應的話語權力,不至于重蹈上汽投資韓國雙龍的覆轍;中鋁有能力橫跨四大洲管理好這些跨國資產,并有效處理與工會、東道國政府和社會的關系。 在此筆者不討論收購價格問題,從已經披露的信息來看,上述條件大部分是滿足的: 第一,中鋁資金相對充裕,且能獲得銀行的融資支持,并有望獲得政府增資,相信擬議中的巨額投資支出不至于損害其財務穩健性。 第二,此次我方入股的均為力拓集團最優質資產,主要包括:全球最主要鐵礦石生產商之一澳大利亞哈默斯利鐵礦公司的15%股權;全球最大的鋁土礦之一澳大利亞韋帕鋁土礦的30%股權;全球一體化、現代化程度最高的氧化鋁廠和電解鋁廠之一澳大利亞雅文氧化鋁廠50%股權以及波恩電解鋁廠力拓集團所持59%股權的49%;全球產量最大的智利埃斯孔迪達銅礦的14.925%股權;全球產銅最多銅礦之一、且富有高品位伴生貴金屬的美國肯納可銅礦25%股權。 第三,如上文所述,中鋁兩次投資力拓合計付出335.5億美元,為此要求對公司管理的話語權力是必然的。 在公司管理話語權上,中鋁和力拓雙方將組建鐵礦石、銅礦和鋁三個戰略合作委員會,負責管理各合資企業。中鋁公司將派出管理和技術人員,以確保公司在所有合資企業履行管理職責,落實公司戰略。 同時,雙方將圍繞合資的鐵礦石、銅礦和鋁資產,組建三家合資銷售公司,各占50%的股權,負責銷售本次合資項目的產品。 筆者相信,這些安排足以保證中鋁的話語權,不至于只能扮演被動的"沉默伙伴"角色。 剩余的不確定性主要在于能否獲得股東大會和有關國家監管機構批準,以及中鋁管理跨國資產、與東道國各界處理關系的能力。特別是中國企業在財務、生產等方面的管理能力進步迅速,但在處理與東道國勞工、社會各界關系方面相對薄弱,如首鋼秘魯鐵礦公司以往的工潮、韓國雙龍公司的工會摩擦等就是典型的案例。 由于這筆收購交易明顯有利于力拓集團股東,也符合中國國家戰略,相信力拓集團股東會和中國政府監管部門不會阻擾,主要問題是澳大利亞、加拿大、美國等國監管機構將如何作為,需要對這些潛在的波折有足夠的估計。
免責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
門窗幕墻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為
門窗幕墻網獨家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在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
門窗幕墻網違反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文系本網編輯轉載,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作者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