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窗幕墻網】隨地產而起,也隨地產而落。近年來,隨著購房熱的不斷升溫,裝修也成了市民十分關心的話題。在這背后,我市建材市場經歷跨越式發展。今年,數家大型建材市場將入駐株洲,讓戰局本已激烈的建材市場再添變數。
據不完全統計,我市現有建材市場已有七八家。都說行業已進入微利時代,但仍在擴容的株洲建材市場,是否已經飽和?或者說下一步,建材市場將向何處去?
一個商戶的難題
周勇最近有些煩。剛剛過去的五一,他的店面通過促銷活動獲得了一些訂單,但對比以前,只能說是微利。
周勇是一家建材品牌店的經營者,在石峰區和天元區的兩家建材市場里都有店面。他將河東的老店面交給妻子打理,而自己留守河西。
在眾多接受采訪的建材經營戶當中,周勇很有想法,在大多數人跟隨潮流聽天由命時,而他對本行業有自己的思考。
周勇是2008年進軍建材行業的,說早不早,說晚不晚。那一年,他轉租下這個店面,年租金近4萬元。一半給建材市場,一半給原來的業主。
那時候,建材市場是一片神奇的土地。按周勇的話說,不論什么菜,種到這片地上,都能成活。不但市縣的消費者,就連周邊城市的人也跑來這里選購建材。
不過,短短幾年時間,情況發生了變化。“現在建材市場太多了,隨便一數就有七八個,蛋糕只有那么大,商戶競爭自然慘烈,只能減少利潤。”拿五一為例,各大市場都組織商戶進行促銷,有兩家店的他,在經營上承擔了很大的壓力。
這些日子,某新建材市場給他發了短信,邀請他入駐。去,還是不去,周勇一直在猶豫。人去了,業務不見得擴大,成本還要增加;不去,分流了客戶,又該怎么辦?
微利時代的抱團取暖
2000年左右,石峰建材市場(萬博瓏)建成開業。
此后10年,它一直是株洲人認可的本土品牌賣場。正如周勇所說,半小時車程區域內的諸多家裝消費者,多會首選來這個引領風尚的市場購置。
但是,這幾年,萬博瓏迎來了眾多的對手,市場負責人不諱言現在建材市場已從當初的一枝獨秀到遍地開花。
如今,說起建材市場,紅星·美凱龍等新型建材市場吸引了眾多的消費者。因而,在市場已成紅海的境況下,如何保住自身地位成了市場負責人考慮的問題。
“應該承認,建材行業已經進入微利時代,在這種環境下還有開發商進來,這預示未來競爭將更加激烈。”萬博瓏策劃總監吳彩霞認為,新型建材市場入駐一方面給現有市場帶來沖擊,另一方面也加速了市場的洗牌。
吳彩霞的觀點得到了一些經營業主的認可。為了應對激烈競爭,一些大建材市場的品牌經銷商采取了抱團取暖的方式。或促銷、或聯盟,以4月為例,一些賣場1個月就有7、8場促銷活動,頻繁得讓消費者摸不清行情。“是不是可以再等一等?”采訪中,幾位前來選購材料的“80后”,對記者說出了自己的打算。
充分的市場競爭已經使得以往暴利的建材行業回落到微利模式。有業內人士表示,如果建材城一直處于同質化競爭的狀態,將不利于這個行業的健康發展,從長遠來講,也會最終損害到消費者的利益。
飽和?還待時間檢驗
事實上,日漸增多的建材賣場還是讓業界對于建材市場是否飽和進行熱議。
對于飽和之說,吳彩霞并不認同,她認為,存在即合理,作為一個與房地產息息相關的行業,目前株洲房產呈現健康狀態,這也從另外一個方面說明建材市場還有潛力可挖。只是在怎么挖掘市場的過程中,各賣場如何找到自己的定位。
“萬博瓏升級時,有人擔心飽和;紅星美凱龍開業時,也有人擔心市場飽和。然而事實證明,飽和狀態只是相對而言的,并沒有出現真正的飽和狀況,對于大型賣場而言,有運營的經驗,每進入一個市場,前期都會做大量的市場調查,之所以能夠選擇在株洲開店,說明他們看好株洲未來。”一位資深業內人士這樣說。
廣源建材株洲區營銷總監柳忠分析,當前株洲建材市場呈現區域化、差異化的趨勢,萬博瓏是老品牌,裝修產業鏈齊全;紅星美凱龍則以家具帶動裝修市場;而一些即將入住的新建材市場則呈現出多業態發展的趨勢。
“市場的飽和不應以建材賣場數量的多寡為標準,而應以市場差異化為衡量方式,只要競爭者能夠做到市場的精確細分,還是有生存發展的空間。”在問到未來建材市場的走勢時,柳忠沉吟了一會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