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末年終,經銷商的促銷活動頻繁。他們大多希望在年前完成更多的訂單,統計這一年的盈虧狀況。盈者喜,虧者悲。在行業整體銷售不暢的狀況下,中小經銷商選擇專賣店形式經營,還是多品類經營,關鍵在于哪種方式能夠吸引更多的消費者進店購買。
房地產行業自2011年年初開始走下坡路,尤其是在一、二線城市。房地產行業先是有價無市,隨后便是量價齊跌。哈爾濱房地產行業的不景氣表現得十分明顯:新房價格不敢漲;打折促銷活動鋪天蓋地。最近,哈爾濱松北區的房價開始下調,每平方米大概下降一千元左右,有的樓盤還推出買一平方米贈一平方米的促銷政策。房地產行業的不景氣直接導致家居用品銷量下滑。
而賣場的擴張似乎還沒有停止的跡象。在哈爾濱,新建成的大發市場已開門迎客;海富家居建材城也即將開業;正在建設當中的紅星•美凱龍建成后將成為本地檔次最高、經營面積最大的家居建材賣場。2012年,各大家居賣場之間將展開爭奪經銷商的大戰。
有些經銷商如浮萍般在房地產的起伏中隨波逐流,又在賣場的爭奪戰中失去自我。最近,筆者參加了亞太傳媒組織的經銷商調查活動。在調查中,筆者發現,經銷商的處境非常艱難。大經銷商的抗風險能力稍強些,而中小經銷商卻如浮萍般無所依靠,很難再承受大的風波。面對嚴峻的市場形勢,2012年,經銷商如何經營才能生存?
省會城市:專賣店仍是主流
在省會城市,一些大型經銷商不可避免地選擇了專賣店形式。這些經銷商大多代理著國內的知名品牌。他們當中,有的在知名商場選擇好的鋪位和大店面,通過精心裝修,成為賣場的亮點;有的在商場周邊的街路設立專賣店,店面面積較大,裝修檔次高,特色鮮明,成為很多高端客戶的首選。
而一些中小型經銷商則大多選擇在中端賣場開設店面。中小型經銷商的店面普遍不大,在30~40平方米之間。這些店面大多沒有什么特殊之處,只是將盡量多的產品展示出來。尤其是設立在街邊市場和批發市場的店面,產品的擺放更是以多為主要目的。在這些店面中,除了產品之外,還有木線、膠、五金等配套產品。中小型經銷商走的是低端路線,只注重實用性,不注重形象。
縣城:以綜合店為主
地級市的經銷商大多也以專賣店的形式經營。但縣城的經銷商卻以綜合性的多品類經營為主。在縣城,專業的建材市場很少,經銷商的店面大多以街邊店的形式存在。這些街邊店以經營主業為招牌名,但除了主營產品之外,還增加了許多輔營產品,以期能更好地吸引消費者。
但在經濟狀況好、家居產品消費能力較高的縣城卻出現了一種新的趨勢:經營中高端產品的門店越來越受消費者青睞;某些經銷商在經營原代理產品的基礎上,正在尋求新的中高端品牌產品。近日,記者走訪了某些地級市和縣城的家居賣場,綏化、尚志等地代理中高端產品的經銷商想要增加代理產品的意愿最為明顯。在尚志,新建的華農市場集中了很多大品牌。而在騰飛路街邊市場,有的經銷商還想再代理一個中高端品牌,然后進駐華農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