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兩個統籌”。一是統籌新建建筑和既有建筑。對于新建建筑,要嚴格執行65%的節能設計標準,其中北方采暖地區新建建筑要實行供熱分戶計量,防止建成后二次改造。今年1月1日起,北京規定對居住建筑執行75%的節能設計標準,在全國帶了個好頭。對于既有建筑,要加快推進供熱計量和節能改造,形成政府引導和市場參與相結合的機制,擴大改造覆蓋面。要統籌規劃城市舊城改造,重視對既有建筑的維護改造和環境整治,保護生態環境和歷史文化遺產,把節能改造與提升建筑功能與改善人居環境結合起來,避免大拆大建。二是統籌城鄉建設。要改變重城輕鄉的狀況,加強對農房建設的規劃和指導,發展綠色農房,建設生態村鎮,推進城鄉一體化管理,促進城鄉協調發展。
(二)以產業化為著力點,加快轉變發展方式。?
大力推行住宅產業現代化,是住宅產業的未來發展方向,是傳統的房地產業或者說整個建筑業真正轉變為先進制造業的一場深刻變革,是這一行業轉變發展方式的關鍵所在。關于住宅產業化,我在不同的場合多次講過,重點是要建立符合產業化要求的住宅建筑結構體系和部品部件體系,將住宅規劃、設計、部品部件生產、施工、管理和服務等環節聯結為一個完整的產業鏈,運用信息技術等實現住宅(建筑)設計的標準化,部品部(構)件生產的工廠化,現場施工的裝配化和土建裝修的一體化。用產業化方式生產住宅,一般節材率達20%以上、節水率達60%以上,減少建筑垃圾80%以上,并提高施工效率4-5倍,還可大幅提升房屋品質和性能,延長使用年限,大大降低使用成本和維護費用,同時也便于節能技術的推廣應用,提升行業科技含量。當前,應積極推廣適合工業化生產的新型建筑體系,加快形成預制裝配式混凝土、鋼結構等工業化建筑體系,實現主體結構基本工業化生產,達到施工工地現場拼裝的要求,同時,促進住宅部品體系向模數化、標準化、通用化、產業化方向發展,加快建設集設計、生產、施工于一體的產業化基地建設。政府有關部門應加強法規和機制建設,健全標準技術體系,完善配套政策,培育龍頭企業,發展產業鏈,加快推進這項工作。
就住宅全裝修問題我也多次講過?!懊鞣俊辈皇钦嬲饬x的商品,是“半成品”,不僅不具有使用功能,而且二次裝修又造成大量的資源浪費、環境污染和安全隱患,為世界各國所少見。2009年,國家住宅工程中心對2萬多人的居住實態進行了調查,發現在家庭裝修中對水和電氣管線進行拆改的分別占41%和44%,對房屋墻體進行拆改的占28.8%,對衛生間拆改的占41%。二次裝修出現大量拆改,房屋安全難以保證。“毛坯房”二次裝修過程中,平均每戶因拆改產生的建筑垃圾約1.5~2噸,占裝修材料總量的5~8%,不僅浪費資源,而且污染環境。而實行土建裝修一體化可使裝修材料現場損耗率控制在1%以下,節材率可提高10%以上,建筑垃圾減量90%以上。但土建裝修一體化不是簡單的“毛坯房”加裝修,而是要在規劃設計階段就要統籌考慮裝修設計,實現建筑設計、施工圖設計、裝修設計“三圖協調統一”。
從近幾年的發展情況看,我國的住宅產業化程度有了一定的提高,建立了一批產業化基地,一批開發企業特別是品牌房企如湖南長沙住工、萬科、浙江寶業等積極實踐,以產業化方式建造的住宅比例逐步提高,特別是長沙遠大住宅工業公司,專注于住宅工業化生產,產業化程度達到75%,若加上全裝修環節可達85%,實現了在工廠“像造汽車一樣造房子”,在施工現場“像搭積木一樣搭房子”。長沙遠大住工等企業的實踐也證明,用產業化的方式建造房屋,在節材、節能、節水、節地和減排,以及提高生產效率、提升房屋品質等方面具有突出優勢。因此,我們應大力學習推廣他們的經驗做法。
(三)以綠色建筑為抓手,大力提高建筑性能和品質。
房子建了不愁賣的時代已經過去了,如今消費者更趨于成熟和理性,特別對于自住性和改善性需求而言,老百姓更看重房子的內在品質、性價比以及配套服務和環境等,長壽命、高品質、高性價比、綠色節能環保的好房子更有市場。
近幾年,綠色建筑越來越受到重視。一大批項目獲得了綠色建筑評價標識,并確定了一批綠色生態示范城區。上海、江蘇、深圳等一些地方在保障性住房建設中,全面強制推廣綠色建筑。國家也出臺了支持綠色建筑發展的優惠政策。但目前還未形成規?;l展,綠色建筑與現有工程建設管理體系結合程度還不足。因此,應全面推進綠色建筑行動,加大綠色建筑評價標識推廣力度,完善綠色建筑和綠色生態城區標準體系,落實財政獎勵政策,鼓勵開發企業建設綠色建筑和住宅小區,以綠色建筑發展和綠色城區建設為抓手,引導房地產業發展方式轉變,提升建筑和人居環境品質。
提高住房品質,還應當推進住宅性能認定制度,全面提高住宅的耐久性能、適用性能、環境性能、經濟性能和安全性能。同時,針對消費者對居住環境、社區配套、物業服務等的需求增長,完善住房的各項配套服務。
(四)以科技進步為支撐,驅動產業轉型發展。?
科技進步和創新是實現房地產業轉型發展的靈魂和動力。要以科技進步和創新推動產業發展方式轉變,以整體技術進步帶動產業持續健康發展,實現產業的轉型升級。我們講科技與生產結合,不僅要服務航天航空、造船、軍工等領域,也要與民生相結合,住房問題就是重要的民生之一。因此,要加快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用相結合的住宅技術創新體系。一方面要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加強基礎技術和關鍵技術的研發和集成,突破制約住宅產業轉型升級的關鍵技術。如產業化生產所需的集成技術的攻關,加強對新型建筑結構體系、構配件體系的研發投入等。要重點開發應用節能環保型建筑材料、裝備、技術與產品,限制和淘汰高能耗、高污染產品,大力推廣可再生能源技術的綜合應用。需要注意的是,在節能技術和產品的推廣上,要重實效,不搞形式主義,推廣成熟適用的技術和產品。另一方面,也要加大對國外先進技術的引進、消化和吸收,通過實踐應用加以改進和再創新,從而不斷縮小差距,由追趕到并行進而實現超越。要組建產業技術創新聯盟,搭建互利共贏的平臺,形成產、學、研、用等各個環節的完整的產業鏈,改變科技與應用“兩張皮”相互脫節的狀況,加速科技成果的轉化。
(五)以宣傳激勵為手段,倡導綠色消費。
綠色消費也稱生態消費,體現適度消費的理念,即在經濟發展水平和資源環境承載能力許可的范圍內,將物質消費保持在合理的水平上,反對不顧資源環境因素的過度消費,以及消費過程中的揮霍和浪費。
在房地產領域倡導綠色消費,就要增強全民節約意識、環保意識、生態意識,形成合理住房消費的社會風尚。首先要樹立適度消費的理念,在居住上不貪大求奢,提倡“先租后買、先小后大、逐步改善”的住房觀念。其次,提倡購買綠色住宅和成品住宅,支持綠色建筑發展。最后,要養成節約環保的生活習慣,自覺使用節能型燈具、節水型器具、綠色建材,對垃圾進行分類處理等。在北方采暖地區,要重點宣傳“熱是商品”的理念,形成“用多少熱、交多少費”的輿論氛圍。要在制度上鼓勵綠色消費方式,實行階梯電價、水費,對過度耗費能源、資源的多收費,對中水回用的給予補貼等。
同志們,建設生態文明,是全社會共同的理念,更是業內同仁們的共同責任。學習貫徹好十八大精神,就要把生態文明建設的要求全面落實到房地產業發展的全過程。讓我們齊心協力,為促進房地產業持續健康發展,為建設天藍、地綠、水凈的美麗中國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