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窗幕墻網】近日,記者走訪本市部分建材品牌商家了解到,由于沒有監督管理機關,沒有規范的聯盟品牌管理,導致聯盟活動泛濫,形成不促不銷的惡性循環,品牌的信任危機,一方面消費者難以買到貨真價實的產品,另一方面也讓品牌商家好產品滯銷,雙方都很是無奈。
不促不銷,加重等待心理
“沒關系,再等一等,參加聯盟活動,說不準便宜。”正在挑選衛浴產品的張女士向旁邊的丈夫說道。站在一旁的商家無奈地表示,這個月已經有十幾組客戶都這樣,已經丟掉好幾單了,即便我們表示我們的價格優惠、售后保障,顧客還是將信將疑。
“今年如此之多的聯盟活動造成的最大影響就是不促不銷,加重消費者等待心理。我們現在基本不做活動就沒有訂單,只有參加活動才有訂單,如此惡性循環,我們也實在無奈。”索菲亞衣柜市場部經理熊云龍無奈地表示。
俊發家居賣場負責人易淑濤直接指出:“太過頻繁的活動量,會讓整個市場疲軟,商家也是騎虎難下,形勢所迫。要想搶占市場份額就必須跟風做促銷,這一定程度上是惡性循環。”
信任危機,影響品牌發展
“作為全國一線品牌,我們對參加聯盟活動非常謹慎,如果一個聯盟內參與的品牌檔次參差不齊,難免會對品牌產生影響,所以我們只會參加由正規機構組織的聯盟活動。”十堰松堡王國兒童家具專營店負責人陳軍指出。
一位不愿具名的商家無奈地表示,加入聯盟完全是形勢所迫。你不積極加入,就可能失去部分市場份額,或許未來就將被市場淘汰。迫于無奈,還是要拼死一搏。
正因如此,不少消費者就表示出迷茫。“參加了好幾次聯盟活動了,一直不敢下手,因為每個人都說自己是最低價,都說自己的品牌好,都不知道該信誰了。”市民袁女士表示。
“聯盟活動上的價格差太懸殊了,感覺這個行業的價格很不透明,不像家電一個規格一個價,還能在網上對價,總給人的感覺就是家居建材行業水分太大,不知道怎樣才能選擇到物美價廉的產品?該信任哪個品牌商家?”劉先生表示出同樣的困惑。
利益糾葛,規章管理成問題
對于聯盟的組織策劃者來說,選擇建材家居品牌是一件慎之又慎的事情。記者在幾家聯盟中了解到,如今,商家對聯盟活動的操作模式已經是輕車熟路了,品牌商家自由組合在一起做活動,往往只考慮訂單量,卻忽略了產品的信譽度和美譽度。所以,聯盟在前期選擇品牌時,應當考慮選擇產品定位相同、知名度和美譽度相當,產品檔次相近,在當地的營銷資源和影響力差不多的品牌。
盡管如此,合作過程中難免出現“插曲”。“據我所知,各個商家平攤了投入費用,但他們所獲得的回報不一,這可能會使獲利小的商家心理不平衡,這樣可能會影響聯盟的發展。”一不愿透露姓名的聯盟商家指出。如果其中一個商家出現了不誠信的問題而整個聯盟則會被蒙上失信的“丑名”。
另一商家明確指出,目前本土大部分家居聯盟活動都只停留在價格讓利的表層面,這樣的形式在市場低迷的時候或許能起到明顯的效果,但絕對不是企業發展的長遠之計。真正有核心競爭力的聯盟必須要有共同的價值觀,能滿足消費者多元化的需求,讓客戶覺得選擇聯盟的產品比購買單一品牌更具價值。
“如果有這樣的一個聯盟,其規章制度合理規范,有監督管理部門,各商家齊心協力,相信大家都愿意參與。”喬治費歇爾地暖負責人張先生表示,“畢竟大家的終極目標是一致的。”
權威部門監管,規范聯盟發展
家居建材營銷要看市場的需求,符合市場的才是正確的選擇。如今,在市場相對低迷的情況下,聯盟活動不失為一種抱團取暖的好方法,但是如何引導消費,促進行業健康發展?在激烈的行業競爭中,占得一席之地?各商家一致呼吁第三方權威部門對活動進行全程監管,規范的管理章程,公開透明價格,完善售后保障,消除消費者的種種顧慮和疑問。
十堰市裝飾辦副主任薛治華坦言,現在的聯盟活動,規章程序都不太規范,同時又缺乏權威部門的監管,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得不到有效的保障。商家不要為了一己私利影響自己的品牌形象,商家應該回歸理性,實實在在讓利消費者,并提升產品品質和服務質量才是長久發展之計。
有商家建議,如果媒體介入監督,權威部門監管,提升聯盟活動的公信力,并借鑒國內運營較好的聯盟的優秀經驗,進行聯盟活動的運營管理,這樣無論對商家,還是消費者,甚至整個行業的發展都是利好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