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窗幕墻網】近日,朗詩集團董事長田明宣布,朗詩將在一些城市部分項目的部分樓棟,全面鋪開費斯特被動綠色建筑。田明告訴中國房地產報記者:“朗詩通過多年來在綠色地產的探索和市場檢驗,證明綠色建筑是有商業推廣價值的。”
在環境污染越來越嚴重的今天,綠色地產開始被眾開發商追捧。被動房的創始人沃爾夫岡·費斯特教授認為,建造房屋應當因地制宜,結合地區的氣候條件等相關因素,并且要使用低技術,而不是一味地追求高技術的建造。朗詩正是秉持這一思想決定鋪開被動房建造。
位于浙江湖州朗詩長興綠建研發基地的布魯克項目完工之后,經過實測,核心技術指標同步或優于德國被動房的標準。在國內被動房技術尚在探索階段之時,布魯克率先在多項技術指標上實現突破,其優異的保溫性能、氣密性及新風機高效的熱回收,降低了房屋能耗,能夠節省95%的能源。但是由于很多建筑材料需要從國外進口,導致布魯克的成本提高。
朗詩集團首席技術官謝遠建表示:“由于技術及建筑材料等問題,在中國建造被動房的成本大約要比普通建筑高出20%~50%,成本較高。而朗詩最理想的狀態是,通過發展自己的建筑材料來控制成本,從而既能滿足開發商既得利益,又能使消費者負擔得起房子的價格。”
布魯克位于夏熱冬冷地區,其降低能耗,提高屋內舒適度就變得更為重要,需要多種技術疊加才能達到標準。由于中國長三角地區氣候條件與德國完全不同,因此在這種夏熱冬冷地區進行被動房的建造,在技術上有著巨大的考驗。不僅是要夏季制冷、冬季制暖,還要進行全年除濕。德國原來的建造方案不能直接使用,需要巨大的修改使被動房在保持原有節能功效的基礎上,適應夏熱冬冷地區的氣候,以提供更舒適的室內環境。
“中國住房成交量已經越過拐點,2013年中國成交了13億平方米的住宅,相當于每一個中國城鎮人口,去年一年平均每人居住面積增長2平方米。而現在中國人均居住面積已經到了36.5平方米,這樣一年增長2平方的趨勢不會持續下去。所以以后中國的房地產本身也會追求質量、人性化和個性化。逐步放慢發展的步驟、怎么住得更舒適環保、對能源的消耗更小會是人們更看重的問題。所以我認為,像被動房這樣的綠色建筑,會在中國迎來一個新的景象。”田明稱。
在德國,被動式建筑的建造成本僅比普通建筑高7%,節能率能達到90%。被動房對房屋的保溫、氣密性、能耗等都做出了明確的要求,需要高氣密性的施工,還有精密的冷熱橋處理,但中國國內市場滿足技術要求的產品少,成本高,而且缺乏相關的經驗和知識,成本定額難以計算,使得朗詩在質量管理和成本控制上面臨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