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在改革開放三十年以來,各行各業都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傳統房地產業在經過多年的進步也形成了龐大的體系,但是在高速發展至今的當下,房地產業面臨著諸多難解的問題,市場的飽和狀態,行業的產能過剩,尤其是在施工建造環節,在信息化高速發展的當下,供需雙方居然還面臨著項目產品信息不對稱等問題,這可謂是房地產業之殤,現如今,國家提出了互聯網+的行動計劃,這對于多個行業都有非常有效的提振,施工行業也不列外。
為了貫徹落實國家“互聯網+”行動計劃,探索適應工程建設行業特點的“互聯網+”創新發展模式,中國施工企業管理協會于2015年9月22-23日在北京華北賓館舉辦“全國工程建設行業首屆互聯網大會暨全國工程建設行業優秀網站、網站建設先進個人表彰大會”.
互聯網+的管理革命 施工業的信息生態融合
說到互聯網思維,實質上所指的是管理理念的一次大革命,建筑業插上互聯網的翅膀,必將沖破羈絆,展翅飛翔。眾所周知,微信、支付寶、小米手機,這些創新之所以能夠引發追捧與震動,本質上就是號準了市場的脈搏,滿足了消費者的需求。可以預料,不久的將來,在機制倒逼作用下,互聯網思維也將打通施工企業的“七經八脈”,使其更有能力滿足當前與未來市場的需求。
工信部信息化和軟件服務業司兩化融合推進處處長王建偉與會致辭中談及,互聯網+制造業,是互聯網+的重要內容,加速推動互聯網+制造業更廣、更深的發展。而就生產業以及施工業來講,未來將集中向分散的轉變,工業生產的模式將由集中式向分散式的轉變。
那么究竟該如何界定我們所述的互聯網+?
王建偉表示,當下所說所謂的互聯網+,其實是利用互聯網進行研發、設計、生產、經營,包括運維和服務,這才是互聯網+,國家在推進互聯網+的戰略當中,首要做的就是工業化和信息化的兩化深度融合
隨著工程建設發展不斷加快,互聯網日益影響到了工程建設當中各個節點當中,互聯網推動行業的集中化、智能化、自動化的發展這也是行業發展的必然,說到底,互聯網思維就是充分利用互聯網精神、價值、技術、方法和規則來指導工作、生活的思維方式。互聯網思維的核心“開放、平等、協作和分享”,其表現形式就是最大程度地尊重市場,讓市場配置資源,讓企業在競爭中優勝劣汰。
由奢入儉 地產采購的互聯網+
數據顯示,上半年已發布的36家上市房企的利潤率僅為9%,如是的利潤下滑致使部分房企也為退出房地產業設定了時間表。一貫吸金能力超強的房企怎能就此作罷,實質上,在房企,尤其是品牌房企的觀念當中除了轉型退出,還有另外一條可行之路,就是對于由奢入儉,成本控制,而在工程采購方面的成本控制,則是最有效果的。
房地產業的傳統是擅長大把砸錢的房企對采購人欠缺重視,而在當下的形式中,采購擔負了控制成本的重要職責,而房企的老板也在要求更低額采購成本,更搞笑的采購效率,以及更好的采購質量。
互聯網+的時代,在房地產工程采購的成本控制中,互聯網大數據的應用是不可或缺的。
而在我國的市場環境下,以B2B為導向,O2O為實質的互聯網工程采購平臺也在孵化-破殼-騰飛,在本次大會上,新浪地產(微博)總經理,中國房地產采購平臺(下稱優采平臺)副主任唐茜為與會者分享了優采平臺作為國內互聯網工程采購平臺的領導者的經驗。
她表示,在房地產在做資源整合的過程中,信息篩選非常重要,企業在做招投標的過程中第一項就是需要選擇什么樣的合作伙伴,找到的合作伙伴是否價格最為合理,這就需要數據的支撐和平臺的支撐,互聯網也為企業提供了最便利的條件。
基于對優采平臺現有的模式的分析,我們也看到互聯網工程采購對房企的成本控制主要基于如下幾個方面:
第一、互聯網的數據聚合能力。基于互聯網的龐大的數據整合能力,目前,平臺注冊用戶已經超過25000家。
第二、百余家開發企業與采購平臺簽約,發布需求意向。平臺更成為恒 大、綠地、招商等百強企業招募戰略合作伙伴的首選互聯網公開渠道。
第三、房地產產業鏈金融服務相融合。平臺對上下游企業的服務一直在不斷深入、創新,2014年,平臺簽約平安銀行試水產業鏈金融。
第四、倡導誠信交易、陽光采購,2015年,為了更好的推動陽光采購,誠信交易,經過采購平臺向平安銀行推薦,平安銀行進行風險信用評估,選定首批10家房地產開發企業和11家供應商企業作為誠信交易首批試點單位。
在房地產業的發展當中,由奢入儉,簡化溝通流程,精準匹配信息是成本控制的重要方向,施工業界亦是如此,平臺通過大數據和互聯網+的實現,將有效提振房地產業和施工業,為產業優化發展注入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