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華東浮法玻璃產能縮減,杭州建新、德州晶華、江蘇華爾潤等紛紛退出市場,同時較多廠家生產線僅半數開工,產能縮減基本為中低端檔次產品。據卓創資訊數據,目前華東玻璃產能在產率僅66.49%,遠低于全行業77.82%的水平。華東地區(山東、安徽、江蘇、浙江)目前在產產能合計30000噸/日。
再從產品檔次看,目前華東中低端檔次白玻產能為11200噸/日,占總在產產能的37.33%,其他產能均為高檔白玻、色玻、超白或廠家自用。因此我們可以看出,刨除華北、華中市場貨源流入,整個華東市場浮法玻璃市場供不應求,并且中低端建筑玻璃市場供應量嚴重不足。
分地區企業看,山東市場目前淄博金晶白玻基本為訂單生產,僅少量副產品可做白玻;藍星除色玻外,白玻自用做low-e較多;安徽市場臺玻、蕪湖信義為高檔白玻;江蘇市場臺玻、南玻、耀皮為高檔產品,東臺中玻一線改色后,二線白玻產量少量;浙江市場看,嘉興福萊特產品自用較多,外售不多。因此可以看出,目前華東市場中低端產品企業主要有巨潤、鳳陽、華光、藍實、旗濱、康力幾家。而其中受華中沖擊最為明顯的為紹興旗濱、寧波康力。
相比較華東而言,華北、華中基本為中低檔次產品,雖華東高端產品占比達到60%以上,但受兩面夾擊的效果依然顯著,受外圍貨源沖擊,華東價格依舊難以賣出高價。但同時中低檔次產品與高端產品差價也在擴大。目前華東地區中低檔次玻璃出廠售價基本處于60元/重量箱以下,部分企業低價可至55元/重量箱,而高端產品出廠價基本處于65-70元/重量箱,差價10元/重量箱有余,其中與中端產品差價達11元/重量箱。再來看一下去年同期水平,中端產品較高端產品差價5元/重量箱左右。
以上可以看出,華東玻璃市場產能格局轉變,中低端產能有所下降,因此受外圍市場沖擊相對有所減弱。但近期華中價格較低,形成的沖擊相對較大,盡管沙河地區持續上調,華東價格相對偏高下,只能不為所動,平穩出貨。卓創預計隨著后期需求繼續回暖,沙河價格走強,華東或有小幅上調可能。但今年南方雨水偏多,相關機構預測降雨量將較往年多10%以上,南方行情或難振,市場不確定因素偏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