幕墻行業發展至今,隨著優勝劣汰的自然法則與相應規范的不斷完善,對于石材幕墻系統有了更多的闡釋。本文針對目前市面上流通較為廣泛的集中石材幕墻系統進行逐一對比解析,供同行參考選擇。
2、常見石材幕墻系統解析
2.1、面板拼接系統
2.1.1、平縫系統
石材幕墻拼縫中最常見、最標準的當數是平縫分割,板塊規格相同的石材進行并列重復得排放,膠縫呈井字狀,打膠相而言比較簡單輕松,是運用最早且最普遍的拼接系統之一。
2.1.2、錯縫系統
錯縫搭接的形式由來已久,不論是歐式建筑還是中式建筑,錯縫搭接帶來的美感一直備受建筑師青睞,錯縫的效果能讓建筑立面更豐富更有趣味性,在一些特定風格的建筑中錯縫的幕墻分隔形式能起到畫龍點睛的效果。(圖二)
2.1.3、寬縫系統
石材采用寬縫形式是一種新穎而又大膽的嘗試,它是指石材與石材相交接部位留有一定空間且不打密封膠,通過背面增加其他材料進行背部防水,通常采用鋁單板進行防水處理。
2.1.4、抽槽系統
在歐式建筑中比較常見的是將石材拼接以抽槽的方式體現,讓建筑立面更具有立體感,抽槽的節點設計方式較多,可在整塊加厚的石材中開出槽口,也可用石材拼接,相對而言利用石材拼接的方式對石材的利用率較高,經濟性較好。(圖四)
2.2、背部掛件系統
2.2.1、托板式系統
托板式石材幕墻系統根據期掛件的不同可分為“T形”托板式幕墻系統和蝶形托板式幕墻系統,是一種較為廉價且應用廣泛的石材幕墻系統。(圖五)該系統的優點是掛件輕便,造價低廉,缺點是更換較為麻煩,其安裝方式是石材必須從地步開始按照一定的順序與規律向上一塊塊一排排得安裝,因此當其中任何一塊出現色差錯誤或者損壞時需要進行更換將會非常麻煩。
2.2.2、小單元系統
小單元系統又稱分離式干掛系統,是一種可拆卸的干掛體系,其性能優于托板式石材幕墻系統,最大的特征是解決了石材更換的技術壁壘,比較常見的小單元系統根據組合掛件的不同可劃分為“R型組合掛件”和“SE型組合掛件”。(圖六)
“R型組合掛件”需要切斜邊,安全性略次于“SE型組合掛件”,相應的,價格也略低一些。
小單元系統不僅解決了自由拆卸的問題,同時也具有自由安裝的優勢,可在任意高度任意位置優先安裝石材板塊,而不需要像托板式系統那樣按照一定的規律從下往上依次排列安裝。
2.2.3、背栓式系統
人們把石材幕墻應用到超高層建筑中的同時,對于幕墻結構的安全性要求也越來越高,普通幕墻干掛系統由于自身的缺陷,對石材的強度破壞較大,無疑給超高層建筑帶來了極大的潛在風險,而背栓式石材幕墻的應用為石材在超高層建筑領域的運用帶來了極大的保障。高度達200米的蕭山藍爵國際中心由于本身高度較高且石材厚度較厚,普通的掛件無法進行可靠連接,背栓式干掛體系的應用有力得保障了該項目的安全性。(圖七)
背栓式系統根據背栓的構造可分為旋進式和膨脹式,通過掛件與立柱相連,通常每塊石材板塊背面需要獨立設置兩條水平橫向龍骨,因此背栓在優越的安全性與可更換性的同時,造價也是最高的。
2.3、背部防護系統
超高層建筑石材幕墻系統出于安全性的考慮,還需在板塊背部做進一步的防護,以避免石材板塊碎裂造成碎石高空墜落的危害,一般采用環氧樹脂膠將玻璃纖維網滿鋪粘接在石材板塊背面,利用玻璃纖維網的彈性與粘接性來規避碎裂石材墜落的風險。(圖八)
3、總結
經過三十余年的發展,石材幕墻從最初的安全性到后來的工藝性、美觀性發展,已經日趨完善,越來越多的幕墻從業者為此付出了大量的心血與智慧,隨著新材料、新工藝、新技術、新設備的普及,石材幕墻系統將越來越完善、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