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了解,經過前期大幅漲價,目前華南市場玻璃價格已經超過2011年的水平,生產企業獲利情況大幅增加,資金狀況明顯緩解。
漲價此起彼伏由多因素導致。“金九銀十”作為玻璃行業的傳統旺季,玻璃價格上漲在市場意料之中,但是今年旺季提前且漲幅之大、漲速之快還是超出了多數人的預期。然而,各地市場相繼出現的貿易商搶貨現象,其實反映出了當前市場的供需格局,是生產企業低庫存、下游訂單量增長、“金九銀十”旺季看漲預期等基本面因素的綜合寫照。
由此來看,市場火熱背后的根源還是與供需基本面和行業景氣度回升息息相關。
據了解,今年年初以來,玻璃產能利用率較低。據中國玻璃期貨網統計,從整體產能看來,玻璃總產能有352條生產線,12.5億重箱;在產產能有231條,9億重箱;停產產能有121條,3.5億重箱。調整之后,國內總產能約有10億重箱,產能利用率為86.04%,處于相對較高的狀態,這也是目前玻璃現貨供給穩定的主要原因。另外,從庫存方面來看,2―6月,全國浮法玻璃的庫存低于2014年和2015年同期。
截至上周末,全行業玻璃庫存為3128萬重箱,同比去年下降239萬重箱,庫存天數為12.48天,同比下降1.54天,庫存低位一定程度上促進了玻璃價格上漲。
除了供給面和庫存的支撐外,玻璃市場價格上漲的主要驅動力還來源于下游市場需求明顯復蘇。此外,出口增加也是今年玻璃市場中最大的亮點。以沙河地區為例,該地區深加工出口量增加30%―40%,白玻出口量也較去年有了明顯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