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窗幕墻網】3月到來,中國又將進入兩會的季節。2017年是實施“十三五”規劃的重要一年,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深化之年。今年全國兩會備受中外媒體關注。全國兩會新聞中心負責人介紹,截至目前,已有3000多名中外記者報名采訪全國兩會,其中,外國記者人數繼續增加。
全國兩會前夕哪些“政經熱詞”備受關注?將有哪些重要議程?代表委員中有哪些“新人”?中國經濟周刊-經濟網帶您“搶鮮看”。
備受關注的十大“政經熱詞”
熱詞一:經濟增長目標
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我國的國內生產總值增速一直都是兩會熱點話題。2016年,我國的國內生產總值增速為6.7%,是近30年來的最低水平,不過與其他主要經濟體相比,仍然處于高位。2017年中國將制定怎樣的經濟發展目標?萬眾矚目。
熱詞二:“一帶一路”戰略與國際合作
中國將于今年5月在北京主辦“一帶一路”首屆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一帶一路”戰略成為各方關注的熱門話題。根據商務部數據,2016年,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進出口總額為6.3萬億元人民幣,增長0.6%。中國企業已經在“一帶一路”沿線20多個國家建設了56個經貿合作區,累計投資超過185億美元,為東道國創造了近11億美元的稅收和18萬個就業崗位。未來,“一帶一路”的巨大潛力將會進一步釋放,國際產能合作、貿易往來及投資合作等方面的深入發展值得期待。
熱詞三:混改提速
國資委主任肖亞慶日前公開表示,2017年國企改革已經進入爬坡過坎、滾石上山的關鍵階段,要在混改、供給側改革等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盡快取得新的進展和突破。與此同時,地方國企和央企的混合所有制改革在加速,截至目前,共有近20個省市出臺了地方推進混改的指導文件。
熱詞四:農業供給側改革
隨著2017年中央一號文件的發布,加快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培育農村發展新動能成為當前“三農”工作的重點。今年,有29個省市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及了“農業供給側改革”,包括玉米去庫存、增加農民收入、土地“三權分置”改革等等。
熱詞五:實體經濟“降成本”
隨著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以及國外制造業回歸,降低實體經濟成本,推動企業轉型升級已成為實現我國經濟提質增效和提升國家核心競爭力的必然要求。當前,我國企業稅費負擔仍然過重,總體經營成本偏高的現狀沒有根本改變,融資難融資貴等問題依然存在。如何進一步加快稅制改革、規范行政性收費項,切實降低企業融資、用工、稅費成本,讓實體企業輕裝上陣,預計將在今年全國兩會成為熱門話題。
熱詞六:智能制造
“智能制造”作為振興實體經濟、加快工業轉型升級的重要突破口,成為今年地方兩會關鍵詞,預計也將成為全國兩會的一大熱點。工信部部長苗圩近期多次表示,今年將是全面實施“中國制造2025戰略”的關鍵一年,工信部等部門將出臺一系列舉措,推進戰略的持續落地和制造業的全面轉型升級。如“中國制造2025”試點示范城市今年計劃有20-30個城市入圍。
熱詞七:反腐倡廉
截至2月28日,“反腐倡廉”在人民網推出的“兩會熱點調查”中排名榜首。從反腐斗爭的新形勢來看,這既是群眾對以往“打虎拍蠅”的充分肯定,更是群眾對未來深化轉作風、持續反腐敗的熱切期待。近日,北京、山西、浙江3個國家監察體制改革試點地區陸續成立省一級監察委員會。監察體制改革是黨中央作出的重大戰略部署和決策,根本目的就在于加強黨對反腐敗工作的統一領導。改革有哪些任務要求,試點工作如何推進,下一步怎么做好細化落實?都備受關注。
熱詞八:脫貧攻堅
2016年,扶貧攻堅首戰告捷,超額完成全年減少1000萬以上農村貧困人口任務。面臨依然繁重的扶貧任務,要實現“不讓一個人掉隊”目標,還要啃哪些硬骨頭?
熱詞九:治霾戰役
關乎人們“心肺之患”的霧霾和環保問題料將繼續成為今年的全國兩會熱門話題。自2013年“大氣十條”發布、2014年全國兩會發出“像對貧困宣戰一樣堅決向污染宣戰”的聲音以來,中國全面治霾戰役已經打了3年。面對不時撲面而來的“霧霾大軍”和不斷拉長的戰線,進入“深水區”的這場抗霾持久戰要怎么打?人們期盼借兩會打開洞悉中國治霾戰術的重要窗口。
熱詞十:房地產稅
住建部副部長陸克華2月23日在回答記者提問時表示,房地產稅這個問題是十八屆三中全會明確的改革任務,要加快房地產稅立法,并適時推進改革。有關部門正在按照中央要求開展工作。房地產稅何時開征?2017年房價會是怎樣的走勢?預計將成為今年兩會討論的熱點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