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窗幕墻網】電解鋁產業鏈主要由鋁土礦開采—氧化鋁生產—電解鋁生產—鋁材加工四個環節組成。上游礦業公司開采鋁土礦,并由氧化鋁企業將其制成氧化鋁,再由電解鋁企業將其制成鋁錠,并被下游鋁加工企業制成各類加工品,用于建筑、交運、通訊、包裝、機械制造和耐用消費品等各個下游領域。
一、從供給端全球產業鏈分工看鋁產業布局
1)上游:鋁土礦儲量豐富且便于開采,并不稀缺,產出主要集中在澳大利亞、中國、印度、巴西和幾內亞等國家,且澳大利亞、巴西和幾內亞等國大量出口鋁土礦;
2)中游:氧化鋁作為中間環節,產量主要分布在中國、澳大利亞和巴西,中國從海外進口大量鋁土礦,最終生產成氧化鋁,且中國氧化鋁產量占比達到約50%,已基本可滿足電解鋁生產需要,僅需少量進口;
3)下游:電解鋁是高能耗的核心生產環節,而中國卻一家獨大。電解鋁產量主要分布在中國、俄羅斯和印度,中國產量占比高達54%,而美國作為全球第二大消費國,產量占比僅1%。
從需求端全球分布看,除中國、印度以外,美國、德國和日本等發達國家是全球電解鋁主要消費者,其供給缺口由中國鋁材出口支撐。
2016年全球鋁消費量約為5961萬噸,從分國家來看,中國消費占比高達53%,其次是美國,需求占比為9%,德國、印度和日本消費占比依次為4%、3%和3%。
二、全球鋁供給格局:鋁土礦不稀缺,電解鋁產量高度集中在中國
1、鋁土礦:全球儲量豐富,露采模式決定鋁土礦稀缺性不足。
鋁土礦儲量極度豐富。作為地殼中含量排名第三的元素,鋁的全球儲量高達280億噸,鋁土礦儲量主要集中在澳大利亞、幾內亞、巴西、越南和牙買加等地,合計儲量占全球64%。相對于鋁土礦產量而言,儲量極其充沛,以2016年全球鋁土礦產量計算,可供開采106年。
露采模式決定鋁土礦稀缺性不足。鋁土礦產量主要來自澳大利亞、中國、印度和巴西,合計產量占全球78%??紤]到鋁土礦的開采主要以露天開采為主,儲量豐富的資源特點決定了鋁土礦供給高度充足,稀缺性不足,這也意味著,鋁的供給瓶頸不在上游礦石環節,而在中游冶煉。
2006年以來全球鋁土礦產量穩步增長。2015年全球鋁土礦產量達到2.87億噸,同比增速達到近10%。
中國鋁土礦除自給部分外,還從澳大利亞、幾內亞等地大量進口。我國鋁土礦自產6500萬噸,自給率約為55%,2016年進口鋁土礦5177萬噸,進口占比45%。
2、氧化鋁:中國產量占比最高,但滿足電解鋁生產仍需進口。
1888年德國卡爾·拜耳發明生產工藝,鋁土礦經過拜耳法生產出氧化鋁。目前每生產每噸氧化鋁需要2噸鋁土礦和約0.3噸煤。
目前全球氧化鋁產能主要分布在中國、澳大利亞、巴西和其他地區。這種產業格局的形成,與儲量、生產成本、人力成本、工業基礎和下游電解鋁產業鏈布局有關,主要鋁土礦生產國幾內亞、印度傾向于直接出口鋁土礦資源,澳大利亞和巴西則將一半以上的鋁土礦制成氧化鋁出口。
傳統工業發達地區如美國、歐洲等氧化鋁產業隨著電解鋁產量的逐步轉移而下降,并逐漸消失。
中國氧化鋁產量約為5850萬噸,位居全球首位,但仍需進口部分氧化鋁以保證電解鋁生產需要。即使中國氧化鋁產量巨大,但為滿足3300萬噸電解鋁生產需求,我國仍需從海外進口約300萬噸氧化鋁作為替代。
我國的氧化鋁進口主要來自澳大利亞。2016年我國總計進口氧化鋁209萬噸,其中175萬噸來自澳大利亞。
2003年以來全球氧化鋁產能穩定增長,除2009年金融危機以外,大部分時候增速均在5%左右,基本可以滿足全球電解鋁生產需求。產能增長主要來自于中國地區,這是中國電解鋁產量高速增長的必然要求。
3、電解鋁:中國產能占比超過60%。
現代鋁工業生產采用冰晶石—氧化鋁融鹽電解法。熔融冰晶石是溶劑,氧化鋁作為溶質,以碳素體作為陽極,鋁液作為陰極,通入強大的直流電后,在950℃-970℃下,在電解槽內的兩極上進行電化學反應,最終生產出鋁錠。
電解鋁行業能耗巨大,每生產1噸電解鋁,除需要約1.95噸氧化鋁外,還需要13200kwh電。這意味著,電解鋁耗電量巨大,考慮到電解鋁上游鋁土礦資源毫無稀缺性,該行業競爭的核心因素是電力成本及電力來源背后的環保成本。
過去10多年來,在海外能源成本和環境成本的要求和中國經濟訴求的雙重力量下,電解鋁產能實現了由美歐等發達國家向中國的轉移。
正是由于海外能源成本及相應的環境成本高,電解鋁產能急需轉移,而中國過去15年來電力裝機容量尤其是火電裝機容量高速增長,GDP增長訴求強,忽視火電環境成本,導致了電解鋁產能由美歐轉向中國。中東地區則由于能源成本低,承接了歐洲的部分電解鋁產能。
目前全球電解鋁產能主要集中在中國。2016年中國電解鋁產量3164.1萬噸,占全球總產量之比高達53.73%,而美國電解鋁產量僅83萬噸,占比不足1%。
三、全球鋁需求格局:中美需求占比近60%,下游消費主要是建筑、交運和包裝
中國、美國、德國、印度和日本是全球電解鋁主要消費國家。
2016年全球鋁消費量約為5961萬噸,從分國家來看,中國消費占比高達53%,其次是美國,需求占比為9%,德國、印度和日本消費占比依次為4%、3%和3%。
建筑、交運、包裝和機械等行業是電解鋁主要下游消費行業。電解鋁下游需求高度分散,建筑和交運消費占比最大,分別為33%和12%,其次是包裝、通訊、機械和耐用品消費等,占比分別為10%、12%、8%和9%。
2016年全球電解鋁消費量為5961萬噸,同比增速5.29%,增長動力主要來自中國。中國需求約為3139萬噸,同比增速約為7.16%。
四、全球鋁貿易格局:關稅決定市場割裂,中國鋁材出口支撐部分海外消費
國內電解鋁出口關稅高達15%,決定鋁錠直接出口難以盈利,并導致電解鋁市場相對割裂。目前的國內外比價下,電解鋁出口并無套利空間,從而使國內外市場相對割裂。
盡管今年以來海外鋁價持續上漲,但由于15%出口關稅的存在,電解鋁出口價實際高于海外鋁現貨價,鋁錠直接出口的窗口尚未打開。
盡管電解鋁市場和鋁價相對割裂,但中國鋁材出口對填補海外供需缺口至關重要。以美國為代表的發達國家,2016電解鋁產量僅83萬噸,但需求量高達542萬噸,面對460萬噸的供給缺口,進口勢在必行。
而由于關稅壁壘的原因,中國電解鋁更多被生產為初步鍛造的鋁材出口,2016年中國鋁材出口量約為405萬噸,填補了以美國為代表的海外市場供給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