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窗幕墻網】30年前,山東魏橋創業集團(以下簡稱“魏橋集團”)只是一個小型油棉加工廠,如今已經發展成為一家擁有11個生產基地、總資產2500億元、員工13萬人,集紡織、染整、服裝、家紡、熱電、鋁業、新材料于一體的特大型綜合企業,是全球最大的棉紡織企業和鋁業生產企業,連續6年入選世界500強,2017年位列第159位;2017年分別位列中國企業500強第36位、中國制造業企業500強第10位、中國民營企業500強第3位、山東企業100強第1位。“魏橋”品牌連續14年入選《中國500最具價值品牌》排行榜,2017年以518.15億元的品牌價值名列第62位。
一、“一帶一路”沿線上的行業樣板工程
1999年,為了滿足紡織廠對于電量的需求,魏橋集團建立了第一家自備熱電廠。隨后,為了利用多余的熱電,魏橋集團開展了鋁業產業,并在2002年成立了集熱電、氧化鋁、電解鋁、鋁深加工于一體的聯產公司—魏橋鋁電,和紡織業一起成為魏橋集團的兩翼。集團在國內沒有鋁土礦資源,所需鋁土礦全部來自進口。近年來,魏橋創業集團按照國家“一帶一路”建設的部署,大力實施“走出去”戰略,到印尼、幾內亞投資建設氧化鋁廠,開采鋁土礦,充分利用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加快推動國際產能合作,加速企業國際化進程。
(一)印尼氧化鋁項目
長期以來,印度尼西亞是主要的鋁土礦來源國。2009年,印度尼西亞通過了新的礦業資源法,2014年1月12日起施行,正式禁止未加工的鋁土礦出口。2013年,魏橋創業集團旗下中國宏橋集團、魏橋鋁電公司充分利用印尼豐富的鋁土礦資源,與印尼哈利達集團、韋立投資(香港)有限公司聯合成立宏發韋立氧化鋁公司,共同投資10億美元,在印尼西加里曼丹省可達邦縣肯達旺甘鎮建設年產200萬噸的氧化鋁生產線,并同步建設電廠、碼頭、生活區等配套設施。
該項目是中國第一個海外氧化鋁項目,也是印尼第一家大型的氧化鋁生產企業,具有劃時代意義。2013年7月奠基,得到了中國和印尼政府的高度關注。2013年10月3日,國家主席習近平訪問印尼期間,與印尼時任總統蘇西洛共同見證了項目簽約儀式。2014年11月10日,APEC領導人峰會上,該項目再次被確定為中國、印尼進行經濟合作交流的三大項目之一。
該項目所在地印尼肯達望甘鎮是原始熱帶雨林,條件十分艱苦,建設者們經過兩年多的拼搏,在一片荒蕪的沼澤地上,建設了一座集發電、冶煉、港口、物流為一體的,年產100萬噸綜合氧化鋁項目,創造了一個奇跡。2016年5月9日,第一條50萬噸氧化鋁生產線正式產出氧化鋁。2016年6月30日,第二條50萬噸氧化鋁生產線正式投產。2016年8月1日,首批5萬噸氧化鋁產品裝船,13日啟運,正式出口中國山東,23日順利抵達煙臺港,開啟了中國有色金屬海外加工運輸的新模式,也掀開了各方全領域合作的新篇章。
(二)幾內亞鋁土礦項目
2015年全球探明鋁土礦儲量為280億噸,其中幾內亞鋁土礦儲量為74億噸,占全球總儲量的26.4%,居世界第一位。作為世界上三水鋁礬土資源儲量最大的國家,幾內亞一直把鋁土礦或者出口,或者就地冶煉作為帶動本國經濟和提高當地人民生活的計劃。但是,幾內亞基礎設施落后,沒有高速公路,沒有港口,沒有開采條件,到2014年底,幾內亞和美國公司開采的鋁礦年產量在1500萬噸左右,鋁礦出口占該國出口總量的80%。修建鐵路需要投資15-20億美元,修建深水港口需要25億美元,建設期限3-5年,5年以后才能運出礦石。限于投資環境、海運物流成本的約束,鋁土礦大規模出口到中國,或者建設氧化鋁冶煉廠的愿望一直無法實現。特別是2014年和2015年埃博拉疫情的爆發,更加打擊了外部投資者的意愿。
鑒于中國有色行業的資源需求,山東魏橋集團與新加坡韋立集團于2010年就形成了一起走進幾內亞,探索新的資源區域的共識,開始收集相關信息,籌劃未來的礦業與物流海運模式。2014年,魏橋創業集團旗下中國宏橋集團,聯合中國煙臺港集團、新加坡韋立集團和幾內亞UMS(UnitedMiningSupply)(法國在幾內亞投資企業)等4家企業,組成企業聯合體“贏聯盟”(SMBWINNINGCONSORTIUM),在幾內亞注冊成立了贏聯盟博凱礦業公司、贏聯盟非洲港口公司,承擔礦山開采建設、港口建設運營以及社區建設管理工作。這是一個跨領域、跨資源、跨國界、跨文化合作的“三國四方”聯合部隊,成為中國率先在幾內亞拿到鋁土礦的企業,鎖定了22億噸的鋁土礦。按魏橋鋁電公司當前原鋁產量約700萬噸/年匡算,需要鋁土礦2800萬噸,即使全部用幾內亞博凱鋁土礦也綽綽有余,足可保證80年之用。
該項目一期投資2億美元,充分利用礦區連接深海的一條運河,修建河港碼頭,在河港接駁水運后,運送到離港口74公里外的20萬噸貨輪深海錨地,通過浮吊船裝大型散貨船。2015年3月26日奠基,7月20日博凱礦業公司及博凱港口正式建成投運,第一船鋁土礦順利裝船,開創了幾內亞鋁土礦出口到中國的先河。自幾內亞博凱港裝船,經好望角、印度洋、馬六甲海峽、南海,抵達煙臺港,轉運濱州套爾河港區碼頭卸船,直送魏橋創業集團氧化鋁廠堆場,全程1.2萬海里,全部水運,搭建了一條自國外礦山到魏橋創業集團國內工廠,集多式聯運于一體的完整產業鏈條,形成了中幾雙向物流運輸通道,成為中國“一帶一路”戰略,實現互利互贏理念的一個鮮活的例子。自此,在這個“海上鋁業絲綢之路”上,每個月都有十多艘來自幾內亞的18萬噸以上的鋁礬土巨輪靠港。也是這條航線,中國實現了從幾內亞進口鋁礬土零的突破,使幾內亞躍身成為世界最重要的鋁礬土出口大國,改寫了世界鋁業的力量分布。
二、構筑鋁產業鏈的重要意義
(一)為我國鋁工業健康可持續發展提供了戰略支撐
在全部64種有色金屬中,鋁最有條件擴大市場需求,鋁應用前景非常廣闊。在國內124個工業部門中,有113個部門涉及鋁,鋁的行業關聯度高達91%。鋁是輕量化的首選材料,具有密度小、重量輕、可以反復回收利用、不會生銹等很多優良特性。
但是,我國不但是一個鋁土礦短缺的國家,并且國內鋁土礦開發過快。2015年全球共探明280億噸鋁土礦,中國只有8.3億噸,僅占世界總探明儲量的2.96%,但卻支撐起了世界21.9%的鋁土礦產量。中國2015年國內開采出來的鋁土礦高達6000萬噸,僅次于澳大利亞排名第二,以此開發速度計算,14年后國內的鋁土礦存量將會全部耗盡。一旦國內資源耗盡,就會處處受制于人,這無疑是十分危險的。
幾內亞正成為中國鋁工業發展的新“后盾”。在2016年之前,我國從幾內亞進口的鋁土礦少之又少,但在2016年就達到了1500萬噸,2017年超越澳大利亞成為我國最大鋁土礦來源國。開辟了新的鋁土礦資源供應,實現了鋁土礦資源供應的多樣化,這不但有效地滿足了我國發展鋁工業的需求,也告別了讓國外鋁礦供應商依礦提價的歷史,在一個時期內保證了國際鋁土礦價格的穩定,使中國企業牢牢把握了鋁土礦采購的話語權,避免了走我國采購鐵礦石的覆轍。
(二)獨樹一幟的創新思路打造中國速度
“路”找不準,采出再多的礦也是徒勞。早在選礦之前,贏聯盟就已經考慮到了“先找礦”還是“先找路”的問題。于是,一個沿著內河找礦、駁船倒大船、集多式水路聯運于一體的運輸模式被創造性地開拓出來。僅僅投資2億美元,四個月就成功開采并運出礦石,創造了“中國速度”,在幾內亞創造了一個中國人的建設奇跡,樹立了中國企業負責任、敢擔當的良好形象。贏聯盟創新的運輸模式可謂驚世創舉,世界著名鋁業公司美鋁、俄鋁、力拓都紛紛與其探討合作。
(三)為中國鋁工業發展提供了示范和創新發展模式
贏聯盟是個三國、四方的合作項目,它的成功也為不同國家、不同所有制、不同行業的企業,不同國籍的人士在經濟不發達國家的合作,探索一種新的模式。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副會長文獻軍曾對采訪的記者說:“中國宏橋幾內亞項目開創了海外礦業開發多方合作共贏的新模式,改變了過去資源為先的思維定式,以突破運輸瓶頸為先導,發揮港口、物流企業優勢,引入國有、民營、外資、本土等多元資本參與經營,對國內企業‘走出去’開發礦產資源有積極的引領示范作用。”山東社會科學院院長張述存說:“這一項目的可復制性,為更多的‘一帶一路’項目提供了寶貴經驗。”隨后,中國鋁業股份有限公司、國家電力投資集團也在幾內亞開展了鋁土礦資源開發業務。中國宏橋更是以積極開放的態度,歡迎中鋁公司參觀考察,毫無保留地把前期在海外資源開發、物流、管理等方面取得的成功經驗,與中鋁公司一道分享,協助中鋁公司快速推進海外資源利用項目。
(四)帶動了中國企業更好地“走出去”
印尼氧化鋁項目主要工程設計、大型工程承包均由中國單位承擔,項目建設用主要關鍵物資均自中國采購出口供應,項目帶動的出口總額達5億美元。幾內亞鋁土礦開采項目,極大地帶動了國內大型機械裝備的出口,國內生產的大型起重機、裝載機、挖掘機、重型卡車等裝備已先期“走出去”,到達遙遠的非洲。多艘20萬噸級巨輪長期穿梭于中國與西非海岸,在把礦石運進國內的同時,也把國內出口物資運往非洲沿岸國家,形成一條長期穩定的“海上絲綢之路”。
(五)促進了中印尼、中幾之間的全面戰略合作
魏橋創業集團印尼、幾內亞兩大境外項目,均創造了多個第一,堪稱偉大奇跡,均是雙方企業合作的典范工程,有力地帶動了印尼和幾內亞當地的經濟社會發展,得到了雙方高層領導的極大關注,為推動兩國之間全面戰略合作發揮了重要作用。印尼西加省省長科內里斯說,印尼總統佐科非常關心項目建設,給予全力支持。該項目的建成投產,促進了當地經濟發展,帶來了就業機會,廠區內同時建設了小區、學校、醫院,給這里的人民帶來福祉。希望地方政府和民眾積極支持項目順利運行,譜寫中國與印尼兩國經濟合作的新篇章。幾內亞總統孔戴親自洽談合作,分別參加了河港碼頭奠基儀式、醫療站捐贈儀式、鋁礬土裝船儀式及二號港口三號泊位投用儀式,多次給予項目充分肯定和高度評價。2016年10月30日,幾內亞總統孔戴在對中國進行國事訪問期間接見張波等贏聯盟負責人,雙方就進一步加強礦產資源開發合作交換了意見。幾內亞交通部長AliouDiallo在第一船鋁礬土抵達煙臺港接卸儀式上高喊:“中幾合作萬歲!贏聯盟萬歲!”
三、產業聯盟實現互惠互利
(一)贏聯盟的行動綱領與理念
贏聯盟在幾內亞立志成為一家遵紀守法、合規經營、綠色環保、公開透明、廉潔高效的國際化企業,決心通過礦業的發展,帶動經濟的發展,給這個國家帶來改變。
通過反復實踐、凝練,形成了基本理念和行動綱領:
1、方針:真誠、平等、共享
2、理念:秉承“聯接、合作、改變、奉獻、創造”的5C發展理念;“公平、公正、合作、共贏”的合作理念;“尊重、交流、團結、發展”的行為準則。
3、愿景:改善當地環境,建設美好家園。
4、使命:超越礦業。
5、道德規范:廉潔、透明。
(二)贏聯盟的建設與運營標準
贏聯盟在建設與運營期間,從礦業勘探、礦業開采許可,到礦業建設與運營,從勞動就業、社區建設與管理等方面,始終遵循以下基本原則:
1、國際化、透明化:采用國際標準的招投標機制,公開透明的選擇機制。
2、環保、安全標準化:采用國際一流的安全與環保評估標準和嚴格的執行機制。
3、開放化:吸納國際顧問機構參與評估、檢驗。
4、本地化:吸納本地化人才參與管理、招聘雇傭本地人參工就業、公平對待本地分包商參與工程和服務。
(三)贏聯盟積極履行社會責任
贏聯盟始終把履行企業的社會責任(CSR)放在重要位置,把社區建設看作與項目運營息息相關的大事,進行社區建設規劃,安排人力、財力去落地執行,有規模、有計劃地努力提高當地人民的生活水平。四大礦山作業板塊嚴格遵守社區補償標準,及時對項目涉及村莊及村民進行法定經濟補償。2015年在埃博拉疫情猖獗期,贏聯盟及時援建了一座醫療站。2016年,在KAFERE修建了含三間教室的小學,并重修了KABOYEAMARAYA小學;在KATOUGOUMA建了掃盲培訓中心,以便讓未受過教育的人員享受教育培訓;修整養護了超過四十公里的社區道路,以便于民眾的通行以及貨物(農產品和手工藝品)運輸;在KATOUGOUMA成功復墾37公頃農田,用于各類農作物種植,尤其是大米(社區基本糧食);關心沿路居民的飲水問題,防范因飲水質量引起的疾病,打水井17口,并對12口問題鉆井進行了維修;向社區提供39座太陽能路燈為其解決夜間漆黑不便的困擾;關注河流航道沿線的漁民捕魚及河道安全,走訪到沿線村莊了解漁民意見和想法,提供相應資助,等等。每逢大型節日或有大型宗教活動,贏聯盟均派出高管參加社區活動,并根據當地習俗,安排對礦區范圍內所有村莊贈送大米、牛羊等。
贏聯盟項目給幾內亞國家創造了稅收來源,依法繳納礦業資源稅,每年為幾內亞上繳巨額美元稅費,對幾內亞GDP的貢獻率達5%。帶動直接和間接就業10000人,是幾內亞最大的勞動就業項目之一。贏聯盟的成功,吸引和帶動更多企業和投資者進入幾內亞,從事礦業、基礎設施建設、農業等領域,為幾內亞經濟發展注入了動力。
魏橋創業集團兩大境外項目,已成為“一帶一路”的共贏樣板工程,其根本點正像清華大學國情研究院院長胡鞍鋼所說:“‘一帶一路’不僅是一場規模宏大的經濟地理革命,而且開啟了一個‘共贏主義時代’,尋求雙贏、多贏和共贏是這一戰略在國際上廣受歡迎的根本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