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窗幕墻網】5月13日,筆者自上海清算所看到的中鋁集團2018年度第八期超短期融資券募集說明書顯示,這一鋁業巨無霸去年歸屬凈利潤虧損擴大,報28.97億元。
募集說明書顯示,2015-2017年,公司凈利潤分別為-53.58億元、-5.80億元和11.88萬元,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凈利潤分別為-53.49億元、-18.77億元、-28.97億元。
受到近年來電力等能源價格大幅度上漲的影響,公司生產成本有較大幅度提高,如果未來國家進一步調高電價,將會對公司經營產生不利影響。
公開信息顯示,中鋁集團是我國國內有色金屬行業的生產企業,目前已經成為全球第二大氧化鋁生產商、全球第三大電解鋁生產商、鋁加工材產量世界第五,亞洲較好、裝備水平靠前的鋁加工基地,綜合實力成功躋身于世界三大鋁業公司。
2016年,中鋁集團氧化鋁產量為1,203萬噸,占國內市場份額的19.75%,電解鋁產量為295.00萬噸,占國內市場份額的9.26%。
然而,在國際金融危機以來,鋁業成為受到重創程度的行業之一,作為行業老大的中鋁常年陷于虧損狀態。
2014年10月,葛紅林被任命為中鋁董事長,自此開始了扭虧之路。今年4月,中國鋁業召開2018年一季度業績考核約談視頻會,對一季度未完成成本目標的部分企業進行了集體約談。
此番中鋁虧損擴大,正值鋁業在去產能政策影響下快速復蘇。
中鋁集團在募集說明書中稱,2016年我國氧化鋁和電解鋁整體呈供不應求狀態。原鋁價格表現明顯超出市場預期,國內外鋁價呈現震蕩上行的趨勢。
根據安泰科統計,截至2017年底,中國電解鋁總產能達到4490萬噸/年,較上年增長3.9%,增幅下降7.1個百分點,創近十年低增速,顯示出鋁業產能過剩問題有所緩解。
而和中鋁集團業績的劇烈波動有所不同,中鋁集團旗下上市平臺中國鋁業業績靚麗。
3月22日,中國鋁業發布2017年報顯示,2017年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13.78億元,同比增盈10.1億元。
扣除非經常損益之后,中國鋁業2017年盈利7.83億元。東方財富網數據顯示,這是2011年以來,中國鋁業扣非后凈利潤首次出現全年盈利。
中國鋁業表示,增盈原因主要是受益于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公司主要產品毛利大幅增加。
雖然歸屬凈利潤虧損有所擴大,但中鋁集團的去杠桿效果顯著。
募集說明書顯示,近三年及一期末,中鋁集團資產負債率分別為85.62%、83.88%、63.26%和63.86%,2017年以來降幅大幅下降超過20%。
以負債規模計算,近三年及一期末,中鋁集團的負債總額分別為4168.29億元、4377.32億元、3361.09億元和3398.96億元。
中鋁集團表示,主要是因為公司供給側改革以及“降杠桿”帶來的負債大幅下降以及其他權益工具增加導致的資產負債大幅下降。
2017年11月,中國鋁業發布公告,引入華融瑞通、中國人壽、招平投資、中國信達、太保壽險、中銀金融、工銀金融和農銀金融8家投資者,通過“債權直接轉為股權”和“現金增資償還債務”兩種方式,對公司所屬包頭鋁業、中鋁山東、中州鋁業和中鋁礦業4家全資子公司合計增資126億元。
今年1月,中國鋁業公布資產重組預案,擬采用發行股份購買資產的方式,向上述8名交易對方收購其增資后合計持有的包頭鋁業25.67%股權、中鋁山東30.80%股權、中州鋁業36.90%股權和中鋁礦業81.14%股權。重組完成后,標的公司將成為中國鋁業的全資子公司,交易標的資產預估值總計約127.04億元。
今年4月,中鋁在官網公布,中債資信將中國鋁業集團有限公司主體信用等級調升至AA+,評級展望為穩定。
“作為目前我國嚴格的評級機構,中債資信此次調升中鋁集團的主體信用級別,是資本市場對中鋁集團充分認可的重要標志”,中鋁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