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窗幕墻網】新時代終于來臨了!
8月24日,呼和浩特公告稱,全面停止房地產去庫存調控措施,成為第一個宣布告別去庫存的城市。
終于,全國房地產庫存去光了,去庫存可能就要變成了歷史任務了。
從數據上看,自2015年開始,房地產每年的銷售面積已連續3年超過新增住宅面積,大大消耗了房地產市場中的存量房。
再看2018年的數據,截至7月,今年新開工的住宅面積為84684萬平方米,銷售面積為78046萬平方米,重新回到開工超過銷售的時代。從一個側面反應,去庫存的確到底了。
呼和浩特只是第一槍,接下去就是全國各地的“揭竿起義”。
接下來就是存貨重建的階段,這對政府來說是件好事。回顧7月的經濟數據,房地產依舊一枝獨秀,固定資產牢牢盤踞在5.5%的階梯上難以寸進,基建也只有5.7%的增速,只有房地產開發投資始終保持10%以上的增長。
想要拉動經濟,現在重啟房地產這員大將似乎是最合適的做法。再加上現在連庫存都回歸健康,刺激房地產發展也顯得有據可依。
問題是,難道我們又要經歷一場房地產狂歡?
別擔心,接下來的話語權已逐漸掌握到了買方,也就是市場的手里。
政策沒變老鄉穩住!
想要房價漲,在中國看的不僅是供需,還有政府的眼色。
即便是在央行寬松和三架馬車全趴的情況下,我們欣慰地看到政府并沒有要在樓市上泄洪的意思,相反,調控反而變得更加嚴格。
8月伊始,住建部馬不停蹄地約談了房價抬頭的各個城市,尤其是海南,簡直被盯成了篩子。三亞新規,9月1日起實行當月銷售當月網簽,并嚴禁囤積房源,向社會公開銷售全部房源。今日,??谝箝_發商9月28日之前核實成本,調整價格進行備案,備案后6個月內不得調高備案價格。甚至有部分房企接到口頭通知,商品房備案價不得超過17300元每平米。而海口市場上的房價基本在一萬八到兩萬五之間。
更重磅的是,去庫存之后,國家終于對貸款下了手。
8月23日,四川調整二套房首付比例至50%,在成都部分地區的二套房首付甚至被調到70%。此前,根據融360的數據,7月全國533家銀行中,有146家上調基準利率10%,173家上浮15%,115家上浮20%,28家上浮25%,25家上浮30%,4家上浮30%-40%。
這也說明,去庫存階段的“打折期”已經過去了,首付門檻抬升,貸款利息升高,優惠正在被收回。
現在的所有政策依舊圍繞著房住不炒的核心,因此可以判斷房價不會重回過去幾年的野蠻上漲,老鄉,政府幫我們壓著吶!
此外,房地產稅這個核彈也不容忽視。即使房地產稅今年無法落地,但政府要開征之決心已不容置疑。細節雖未完善,但參考香港方面的規定,空置稅必然會是重頭戲,屆時將對房爺房姐手中的空置房產生巨大打擊。
為了不被空置稅稅死,這些房主只能選擇將手中的非自住房投向市場。
房源充足人人有份
空置稅后,房源被大量放出,政策總算把供需結構調出曙光。
根據2017年公布的一份報告顯示,中國職工人均擁有不動產為1.01套,真叫人懷疑自己到底算不算中國職工。但從數據來看,中國并不缺房,反而還有富余。造成人均有房,個人沒房矛盾的原因,主要還是貧富差距,房子集中在少部分人手里。
等到這些房源都被政府擠出來,那么喜大普奔的事就來了,房子太多,但是人不夠了。
簡而言之,買方市場來臨,只有我們挑的份,房價和房租也會慢慢下降。
更刺激的是,政府依賴土地,新房還要不斷地建,但是二胎未必來得及生。呼和浩特停止去庫存的同時,還要求加大土地供應,保證全年土地供應量達到5000畝,并加快實施公租房租售并舉政策。
存量已經充足,增量還在馬不停蹄地趕來,這個買方市場,穩了。
接下來,頭疼的就是房企。有錢的人沒辦法多買房,沒錢的人租房也過得下去,他們手里的房源總不能砸手里吧。為了回流現金,房企只能選擇降價銷售。注意,這個跡象已經出現,廈門、杭州腰斬的新房價格絕對不是個例,而是趨勢。
這股子降價的勢頭一旦蔓延,那就止不住,最后尷尬的就是政府。
趁早賣地過時不候
房價這么高,地價脫不開關系,如果房價下跌預期形成,政府還是高冷姿態扭捏著高價賣地,流拍800宗地還算是少的。
所以,趁早市場還沒反應過來,趕緊先出手土地,說不定還能蒙到幾個小高價。未來再想用現在的價格賣地賺財政,企業只會裝作視而不見,大不了大家都學學萬科,用轉型來配合表演。
至于企業,就讓子彈再飛一會兒,反正土地這事兒最煎熬的一定是政府,企業不拿地大不了就是收攤不干房地產,政府不賣地,按照我國國情那就是擎等著政府破產了。
時代已經改變,地主準備好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