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窗幕墻網】玻璃期貨上市后的5年多來,業內一直在呼吁將玻璃產品的重要原料純堿也盡快推向期貨市場。《中國建材報》記者日前從鄭州商品交易所了解到,純堿期貨研發上市工作已經完成合約草案設計,進入論證階段。
10月18日,鄭州商品交易所在河北沙河主持召開第一輪純堿期貨合約規則論證會,重點就合約規則設計相關問題同純堿生產企業、貿易商和下游玻璃企業深入交換了意見。鄭商所相關工作人員表示,近年來純堿現貨市場波動幅度加大,產業鏈企業避險需求強烈,不斷研究完善純堿期貨合約規則設計,對于更好地服務產業鏈企業具有重要意義。
“目前,純堿期貨合約草案設計已經完成,進入論證階段。”鄭商所相關負責人表示,將充分吸收市場意見建議,扎實做好純堿期貨研發上市工作。
武漢長利玻璃有限公司期貨部王成斌介紹,由于燃料和原料在玻璃的成本中占比很大,因此玻璃生產企業的成本風險更多地體現在燃料和原料價格的波動。
據《中國建材報》記者了解,平板玻璃生產的原料中,純堿占比最大。多年來,純堿整體價格相對穩定,但有時也會出現較大的波動。比如2017年,純堿價格就曾兩次暴漲暴跌,對平板玻璃成本的變化影響較大。
石英砂的價格在國家治理污染和生產成本的帶動下呈現上漲趨勢。其他原料由于占比很小,價格波動可以忽略。燃料主要有天然氣、焦爐煤氣、石油焦、重油等,近年來,環保力度不斷加大,玻璃生產企業如果使用高污染的重油和石油焦等燃料,就必須使用價格不菲的脫硫脫硝裝置,后期運營成本也較高。因此,從燃料和原料成本的控制來看,平板玻璃企業大多處于相對被動的局面,控制風險的能力只有通過拓展上游的原料產業鏈來降低風險,燃料方面的應對措施則更有限。
“在原料中,重質純堿占玻璃成本的比重較大,同時純堿的產能和市場規模也足夠大,有開展期貨交易的市場基礎。”王成斌認為,從產業鏈的角度看,可以向螺紋鋼的產業鏈學習,逐步完善玻璃產業鏈品種,在成熟的時機推出純堿期貨,使得玻璃企業能進一步鎖定企業生產成本,促進企業穩健發展。
金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期貨部經理焦勇剛表示,隨著期貨品種的不斷豐富,企業在生產環節可有效地借助期貨市場對上游原材料進行買入保值,保持成本的平穩。目前玻璃上游大宗原材料中,“錫”已在上期所上市,錫是玻璃窯爐的重要原料,一次性投入巨大(百噸計),生產過程中也存在揮發損耗,需定期補充,而且錫價格較高,價格波動對成本影響較大,因此在期貨市場上對錫進行買入保值則具有重要意義,再配合產成品的賣出保值,更能有效鎖定上下游利潤,進一步穩定經營效益。后期,若純堿等大宗原材料陸續上市,公司在期貨市場的參與度將會進一步深入,后續業務將會大有可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