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窗幕墻網】10月24日,全球最長的跨海大橋“港珠澳大橋”正式通車了!數千萬網友通過各種媒介直擊了一橋飛架粵港澳的“新七大奇跡”。這個于2009年開始動工的項目,從填海啟動到最終竣工,整整9年。這9年的時間跨度,足以讓人經歷多個不同的人生階段,要知道秦始皇統一六國也就花了10年。
港珠澳大橋珠澳人工島口岸實景圖
港珠澳大橋珠澳人工島口岸實景圖
作為港珠澳大橋的重要配套——珠澳大橋人工島口岸工程,是大橋通車的必備設施,也是港珠澳大橋建設宏偉壯舉的有機組成部分。港珠澳大橋珠澳人工島口岸是中國第一個建筑在填海人工島之上的并置雙口岸。由來自上海的華建集團華東建筑設計研究總院負責設計了港珠澳大橋珠海口岸和澳門口岸。
港珠澳大橋珠澳人工島口岸實景圖
港珠澳大橋珠澳人工島口岸實景圖
作為項目的設計總承包,華建集團華東總院為整個人工島口岸工程制定了“一島雙口岸,一地三通關”規劃設計方案。這是中國唯一一個粵港澳三地通關口岸,該模式在國內亦屬首創,在國際上亦屬創新之舉。它的建成,使得港珠澳三地的陸地通行,從4個小時縮短到了30分鐘之內,將極大地促進三地間的貿易、文化、旅游往來。
港珠澳大橋珠澳人工島口岸實景圖
港珠澳大橋珠澳人工島口岸實景圖
針對珠澳大橋人工島口岸的國門形象,業主即要求有創新性,又要求大方得體,設計師采取了“三點一線”的規劃格局,體現人工島口岸“一地三通,如意牽手”的美好寓意。人工島核心建筑群打造為一個簡潔優雅的整體,并賦以圓潤的體量,回避尖角和方向感,體現華人世界的處世哲學。為了實現圓潤柔和的曲面造型,符合實際工程排水,結構,采光效果,建筑師對如意造型進行了16次重大調整。為達到各項特點均好,進行了數百次的打磨和雕琢工作。
港珠澳大橋珠澳人工島口岸內部實景圖
港珠澳大橋珠澳人工島口岸實景圖
由于人工島用地有限,要滿足復雜的功能需求和以人為本的設計理念,同時,區別于傳統口岸“攤大餅”式的總體布局模式,珠海口岸與澳門口岸都采取了“出境入境立體層疊,交通中心立體換乘,口岸道路立體集散”的“以立體換空間”策略。土地資源被充分挖掘,旅客步行距離被有效控制,出入境人流也得到有效組織。由于土地資源的高效集約,人工島得以留出寶貴的用地用于綜合開發,為后期開發口岸商貿特色產業打下基礎。
港珠澳大橋珠澳人工島口岸實景圖
人工島口岸大面積采用了玻璃幕墻,由于幕墻位于海上,在設計上主要考慮兩個重點,一是海上風壓大,經常遭遇臺風,幕墻必須具有超強的抗風壓性能;二是幕墻處于潮濕、高鹽度的空氣環境,幕墻的防腐措施也是重點,為此幕墻構造上采用了安全性更加可靠的明框幕墻形式,立柱采用了壁厚達20mm的高強度鋁合金型材,需要采用9000噸機臺擠壓,玻璃幕墻能承受10千帕的超強風壓。
港珠澳大橋珠澳人工島口岸實景圖
此外,還有許多創新查驗模式在人工島口岸設計上運用,使其成為國內最先進的通關口岸。同時,智能化交通管理系統、智能化口岸綜合管理及應急平臺的建立使人工島成為國內最智慧的通關口岸。而珠海口岸也因此獲得綠色三星設計標識,設計充分利用珠海的氣候條件采用自然通風、自然采光、建筑遮陽、綠化微環境等手段,將綠色節能技術的運用與建筑環境渾然天成。
港珠澳大橋珠澳人工島口岸實景圖
截至目前,港珠澳大橋已開通一月有余,運營一切順利,這項超級工程總算圓滿的畫上了句號。這條全長55公里的大橋比舊金山的金門大橋長20倍,使用了約42萬噸鋼材,足以建造60座埃菲爾鐵塔,我們不禁感嘆,港珠澳大橋是世界上最偉大也最不尋常的道路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