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窗幕墻網】膠出現滲油現象是什么原因?
答:一般出現滲油現象的膠都不是質量好的膠,因為它不是百分百的硅酮玻璃膠,它在其中增加了石油類增塑劑,而增塑劑本身是一種油性物質,具有溶脹性,破壞了增塑劑與其它成分物質間的平衡,油就會滲出來。想避免這種情況最好選用質量好的百分百硅酮玻璃膠。
曾有玻璃膠出現軟體顆粒、硬塊、黑點是什么原因?
答:這三種情況分別出現也有,一起出現也有,都是由于在生產或分裝過程中處理不當,有固化的玻璃膠塊或雜物混入而造成的。軟體顆粒、硬塊是因表干快的部分表面出現過結皮又與膠混合在一起所引起的;也可能是由于分裝時桶底和桶面刮膠時所引起的。黑點是原材料不干凈所引起的。
浴室或廚房里常見玻璃膠變黃、發霉、變黑是什么原因?
答:浴室、廚房等地方往往潮濕、陰暗,玻璃膠會因此發霉而變黃、變黑,因此浴室里包括浴盆、浴缸、浴鏡以及管道等看得見的物件的粘接、密封、填縫等都應該選用中性防霉膠,因為防霉膠里加了防霉劑,可殺菌、抑制細菌生長。
現在有的玻璃膠與市面上的膠條反應有變黃的現象,為什么?
答:這主要是玻璃膠與PVC膠條發生反應造成的,現今有的商家為降低成本,PVC膠條加多了碳酸鈣類物質,而碳酸鈣會和硅酮膠有反應,就會出現變黃的現象,這主要是膠條的原因。如果您選用的是質量有保證的玻璃膠產品,就請檢查膠條的質量問題。如果是質量較差的玻璃膠,變黃的幅度自然越大。想避免這個問題,最好不用膠條;或者選好的膠條,好的玻璃膠。同時我們強調工程用膠之前,最好做一個相溶性測試,看所采用的玻璃膠產品是否與其它材料相溶再決定使用與否。
有些玻璃膠打出來時有鹽粒般大小的粒狀,而固化后有些粒狀又會自動化解,為什么?
答:這是選擇膠的原材料配方上的問題。因為某些膠內含有的交聯劑,在溫度較低的環境下有結晶現象,交聯劑在膠瓶內凝結,打出來后便會看見有鹽粉粒般大小的粒狀,但它慢慢會溶化的,所以固化后粒狀又會自動化解。這種情況對膠的質量影響不大。出現此情況,主要是受低溫影響比較大。
曾有用戶將結構膠打在蒸氣爐邊上,最高溫是100℃~120℃左右,打上膠后,外加一個膠圈包住,膠等于是密封作用,不讓透氣,這種情況是否可以用結構膠?
答:這種情況合格的結構膠也可以用,但結構膠的強項不在這里,它多用在幕墻的結構性粘接,以充分發揮其強力的粘接和抗位伸效果,用在此浪費錢,效果也還不如酸性膠好。如是用在蒸氣爐上的密封墊圈用途,最好選用純有機硅酮膠,質量好的中性膠固化后能耐150℃高溫,好的酸性可以耐200℃左右的高溫,這些膠做密封用硬度更適中,彈性更好。若有更高的耐高溫要求,應選用耐高溫專用玻璃膠。但不知這種用途對膠有多大的耐壓要求,為穩妥起見應該做一個安全測試。
為什么夏天有的中性膠打在混凝土和金屬窗框的結合部位固化后會出現很多氣泡,而有的又不會?是不是質量的問題?為什么以前沒有類似現象出現?
答:很多品牌的中性膠都有過類似現象出現,經認真檢測和反復實驗確認并不是膠的質量問題。因為中性膠有醇型和酮肟型兩種,而醇型膠在固化過程中所含的甲醇會釋放出氣體(甲醇在50℃左右開始揮發),特別遇到太陽直射或高溫反應更強烈。另外混凝土和金屬窗框是很難透氣的,加上夏天溫、濕度都較高,固化會更快,膠釋放的氣體就只能從未完全固化的膠層中跑出來,固化的膠條上就會出現大小不一的氣泡。而酮肟型中性膠在固化過程中不會釋放出氣體,就不會產生氣泡。
解決類似問題應注意以下幾點:一、最慎重的做法是先做局部使用測試以觀察是否符合使用需要(一般施膠后的兩、三天就可以看到反應);二、分清使用時間和基材類型,選擇恰當的中性膠使用,三、保持施工表面潔凈、干燥;四、夏天施膠時應避開高溫時段(35℃以上)和太陽直射,一般傍晚較合適;五、類似工程可知會廠家技術人員跟蹤。
有些低檔膠打在玻璃上,7天仍未干膠,什么原因?
答:這種情形多數在天冷時候出現。一、打膠過厚,干膠慢。二、施工環境影響,天氣惡劣。三、膠漿過期或有問題。四、膠偏軟,感覺干不透。
有些低檔次玻璃膠在施膠時出現“啪”、“啪”的氣泡聲,是什么原因?
答:可能是以上三種原因造成:一、分裝時技術不過關,膠瓶內混入了空氣;二、少數黑心廠家故意不壓緊瓶底蓋,瓶中留有空氣卻給人以裝膠量充足的感覺;三、低檔膠由于不是百分百硅酮膠,其中增加的填充料會與玻璃膠包裝瓶的PE軟膠發生輕微化學反應,令膠瓶有脹大增高的現象出現,空間位留存在空氣滲入膠漿使之產生空隙,在施膠時就會打出“啪”、“啪”的氣泡聲。克服這種現象的有效方法是:換用硬瓶包裝,注意產品存放環境(25℃以下陰涼處)。
建筑幕墻用密封膠的施工和選用應注意哪些方面?
建筑幕墻用密封膠應選用質量好的產品,結構膠考察強度,耐候膠考察位移能力,并且這些產品要有重要的工程應用案例。密封膠施工前應做粘接性、相容性及污染性測試,施工時,應嚴格按照施工工藝,并且密封膠生產企業在施工前、中、后期能夠提供技術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