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窗幕墻網】“百平米豪裝僅需10.99萬元,包主材、包人工、包家具、抽家電”、“簽約前30名業主免費獲得16800元大禮包”……省城不少家裝公司雖然打著“低價、資源整合程度高、工期短”等口號,但“低開高走”的現象還是令不少消費者落入陷阱。
記者近日走訪太原家裝市場后發現,家裝行業的競爭處于白熱化狀態,為了搶占市場,不少商家以低價吸引顧客。此外,服務模式以全包與半包為主,而全包裝修貓膩最多。家裝市場隱藏著哪些貓膩?消費者如何確保自身利益?
A“智能一體”引領風尚
“家里的熱水器預熱、空調預冷、窗簾自動開啟……”如今,智能一體裝修是省城不少家裝公司極力打造的新型市場。
“雖然不少家裝公司都在推廣智能家居產品,但一些剛需置業者對此類產品的選擇可有可無,有的僅局限在單品。”從事高端裝修多年的苗師傅表示,多數消費者對智能家居產品的理解較為粗淺,如自動窗簾、自動電源開關以及音響設備的智能控制等,但其實智能家居的范圍特別廣,例如安防監控系統、智能背景音樂、智能視頻共享、可視對講系統和家庭影院系統等功能。
智能家居就是利用現有家庭中的WiFi網絡,讓用戶的智能手機或平板電腦等在聯網的條件下,通過App操作打開或關閉指定的電器。
記者了解到,海爾、小米等不少品牌都在打造智能家居系統,不少家裝公司嗅到商機,積極與品牌智能家居商合作,為客戶量身定制智能一體化裝修方案。
目前,智能家居領域技術在不斷提升,包括綜合布線技術、網絡通信技術、安全防范技術、自動控制技術、音視頻技術等,這些技術將家居生活有關的設施集成,構建高效的住宅設施與家庭日程事務管理系統,能更好地提升家居安全性、便利性、舒適性、藝術性,并實現環保節能的居住環境。
苗師傅透露,雖然隨著技術的進步,智能家居產品價格在不斷下降,但較普通家裝而言,購買、安裝、使用的預算成本仍會高出不少。采訪中,不少市民對智能家居裝修的評價,除了“價錢高”“不好用”之外,還存在“不會用”的問題。不過,隨著5G時代的來臨,網絡上行速率會有很大提升,結合AI技術的助推,相信市場會有不錯的前景。
B互聯網裝修投訴成災
太原房地產行業的持續發展,讓家裝市場的增長動力十足,同時帶來的房屋裝修服務類投訴也在不斷增加。太原消協在2019年“3·15”期間公布,在該類投訴中,互聯網裝修服務公司卷款逃跑現象多發,成為新的投訴熱點。具體表現為,互聯網裝修服務公司借助新型技術手段,往往給消費者更便捷、更先進、更優惠的假象,在一定時間內收取裝修預付款后不按約定裝修,或者拖延工期,有的甚至在短時間內聚集大量裝修預付款后攜款逃跑,給消費者帶來重大財產損失。
自去年開始,太原美得你裝飾、泥巴公社、蘋果裝飾、檸檬樹裝飾等一些經營多年的知名裝修公司紛紛“跑路”。“一個設計師、一個銷售代表、一個施工團隊,就能成為一家裝修公司。“裝修行業的門檻太低了。”省消協投訴處張主任表示,不少裝修公司為了搶奪市場,大打價格戰、品質戰,一些資金實力不足、行業沉淀不夠、操作欠規范的家裝公司弊病逐漸顯現,導致很多互聯網家裝公司資金鏈斷裂,老板跑路等現象。
2018年7月初,太原市民王女士委托太原“美得你”裝修房子,還向該公司交了7萬元的裝修費。當時,雙方簽訂了裝修合同。按照合同約定,裝修工程于當年10月初完工。裝修人員完成水、電改造工程后便不再施工。經過不斷追問,王女士才知道,該公司的資金出現問題。
短短幾個月時間,太原市場監督管理局12315消費者申訴舉報中心接受了近百起相關投訴。該申訴中心相關負責人表示,該事件涉及200多戶裝修業主,涉及資金1000萬元以上。
事實上,早在2018年6月份,北京美得你裝飾設計有限公司就因資金問題而關門,此后一系列惡性循環所引發的狀況很快波及太原“美得你”,他們只有等幾百萬元的融資款到賬才能解決燃眉之急。然而,經過漫長的等待,業主們等來的是該公司宣告破產的消息。
無獨有偶,市民張先生2018年了解到“泥巴公社”互聯網裝修平臺,撥打客服電話后,公司免費安排了設計師上門量房。由于低廉價格,服務到位,張先生很快與其簽訂了合同。按照平臺規定,動工前張先生要支付65%的預付款,平臺稱這是家裝行業的慣例。前前后后,張先生總共付了工程款67500元,然而對方只做了簡單的水電改造、鋪了地磚,該平臺就關門跑路了,至今預付款都沒有下落。
C“全包”裝修陷阱重重
除了互聯網裝修平臺,實體家裝公司暗含哪些貓膩?“全包套餐68000元”“58000元即可拎包入住”……近日,記者以消費者的身份走訪省城多家家裝公司后發現,“低價全包”幾乎是所有公司的攬客口號。
在省城一家大型家居建材廣場經營裝修材料的張女士向記者透露,一些打著“全包”旗號的裝修公司會先故意刪減部分項目,以降低報價。施工過程中,再以各種理由增加費用,消費者往往沒有選擇的余地,導致實際裝修費用比起初報價高出很多。
記者了解到,不少上班族認為“全包”便利,裝修完成之后可直接拎包入住;“半包”則需消費者選購材料,家裝公司只提供人工與配套材料。
“家裝公司給的報價單上只是標注需要哪些材料,并沒有說明品牌和規格。”消費者范曉華向記者展示了他的報價單,上面只用了一些模糊的表述,例如柜體、地板、水泥、刷界面劑等。
張主任表示,在房屋裝修投訴中,一些裝修公司為了牟利,利用業主不了解裝修材料和工藝的情況,在施工過程中通過偷工減料和以次充好來獲得相應的利潤。
“裝修中如原品牌材料沒貨時,家裝公司可臨時更換相同材料,這是裝修公司在偷換概念,在合同文字上設圈套。‘相同材料’說得不清不楚,是同質量的同品牌的還是同價格的條款均沒有寫明,弄虛作假的空間非常大。”苗師傅說。
除此之外,設計師“吃裝修材料回扣”實屬行業內潛規則,設計師或項目經理以專業為借口,為消費者“介紹”更為優惠的材料商,表面上是在為消費者“省錢”,事實上卻是在繼續賺取利潤。
D環保條款應寫入合同
隨著房地產行業的發展,家裝消費的需求日益增加,家裝市場的競爭也日趨激烈。據了解,目前各裝修公司紛紛推出不同類型的促銷活動,以營造市場旺勢。
省消協提示消費者,家裝時要選擇具有營業執照、資執證書的正規企業,可以通過“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查看其是否按時參加企業年報、有無行政處罰記錄等信息,或者通過網站了解其口碑、知名度和信譽度。切記不要選擇“馬路游擊隊”之類的非正規家裝人員,以免上當受騙。
同時,消費者要選擇誠信度較高、合同履行能力強的裝修公司。消費者在與家裝公司簽訂合同時,要認真詳細地閱讀合同內容,對一些霸王條款要及時提出修改意見,同時要把環保條款寫入合同之中,把是否會造成空氣污染或有害氣體超標等問題作為重要內容寫入,明確責權劃分。
合同里應標明家裝涉及材料的品牌、型號,不能籠統地用“國內名牌”“國際名牌”之類的字眼代替。如果委托裝飾公司選擇建材,應妥善保存裝飾公司提供的預選材料樣品,以便日后檢查對照。要盡量選擇綠色、環保的裝修材料,不要一味地追求低價,要注重健康安全,品質消費。
另外,消費者應理性面對商家的促銷手段,不要輕信裝飾裝修廣告與口頭承諾。應貨比三家,避免沖動消費,同時注意保留商家促銷宣傳頁等證據,將商家承諾的優惠條件寫入正式合同后再簽約付款。
施工過程中,如有工程更改或者經營者的新承諾,消費者最好能把更改后或新承諾的相關內容以書面形式體現并由雙方簽字確認,如受客觀條件限制,消費者可以采取錄音錄像等方式留存證據,以備后續出現糾紛時維護自身合法權益。
應按合同的約定付款,不要無故提前支付裝飾裝修款,并與裝修公司保持聯系。消費者一旦發現異常情況,要及時向裝飾協會、消協或市場監管部門投訴與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