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窗幕墻網】當蘋果公司用巨大的成功向世人證實,只有不斷地創新,才能不斷激發消費者的消費熱情走在市場的前沿,然而,創新也許對于新興it企業來說就像吃飯喝水一樣尋常,那老牌制造企業如何創新實現自我發展?合和五金這家擁有近40年歷史的門窗五金生產企業,在創新的道路上找到了自己的方向。在執行董事謝曉東看來,專注制造業與創新發展并不矛盾,在數據化、互聯網化普及的今天,合和五金有著更大的機遇。
合和五金執行董事謝曉東
父輩的創業精神是合和基石
與大多數廣東民營企業創業初衷一樣,上世紀80年代初,佛山南海大瀝鄉鎮建設逐步興起,為了走出農門,抱著發家致富的樸實愿望,謝曉東的父輩們合伙創辦了合和塑膠廠。“我的祖父曾經是一名制作橡膠的技術工人,做橡膠生意也有著子承父業的家庭傳承基因。”父輩們的創業,給謝曉東最大印象是勤奮與創新。“一開始就兩三個人的小作坊,也沒有管理,只要能做的橡膠生意都努力去做,客戶有需求都想辦法完成,決不放棄。”1987年,合和塑膠廠開始涉足膠條行業,1992年,建筑類密封膠條擴大生廠,在客戶的建議下,從門窗密封膠條到兼賣門窗五金,隨后合和的產品線延伸到了門窗五金配件領域,并成功開發出第一套用于幕墻歐標槽口的多點鎖,這套在當時技術含量頗高的五金系統也開啟了合和五金全新的發展方向,并最終在門窗五金行業中站穩了陣腳。
IT男和他的精益生產
八年前,研究生留學歸來的謝曉東加入合和五金,他進入家族企業的第一份工作是在車間流水線做裝配工人,隨后在各個車間各個部門中輪崗到如今擔任公司執行董事,深入一線一點點熟悉工廠的產品和工藝。IT專業畢業的他對計算機語言所帶來的標準化和精細化有著深入的了解和推崇。2012年,合和開始導入精益生產,推行精益管理,將精益由企業表面的管理活動逐漸變成員工行為習慣、工作方式。
改革對于企業來說都無疑于一場地震,總會遇到一些阻礙。謝曉東坦言,合和推行精益生產的難點主要是改變員工的固有思想。“剛開始,員工對精益生產理解存在偏差,認為做精益就是減少員工數量,人少了活多了,員工產生抵抗心理,對精益生產的改革帶來了阻力。”謝曉東和他的團隊給員工做思想工作,告訴員工為什么要推廣精益生產,這不是簡單的“減人”,而是希望員工也跟隨企業一起成長,跟上企業發展改革的步伐,不被市場淘汰。
在謝曉東看來,做制造業生產離不開全體員工的努力。正是如此以人為本,合和人堅定的走上了精益之路,精益生產高速推進,管理革新、精益改善成為合和人的日常行為習慣和工作方式,“精益生產帶來的無形轉變就是員工的觀念,而有形的成果就是生產效果更加穩定、產品品質提升和周轉的加速。無形的觀念轉變了,有形的成果才會體現出來。”在精益生產的引導下,合和引進了不少自動化設備,在沒有擴大廠房面積的基礎上,合和五金實現了產能的大幅提升。“輕、快、強”的精益合和為日后快速發展打下了基礎,“從我進公司以來,公司每年都實現了兩位數以上的增長。”
做好首席產品體驗官
除了內部的精益生產,外部的市場開拓也是合和發展的因素之一,在國內與大地產商建立戰略合作之外,合和也積極開拓國際市場,產品線也不斷延伸。“除了窗五金之外,內裝所需的門五金也涉足。”如今的合和是中國大型現代化門窗建筑五金及密封膠條雙重研發、生產、銷售企業,實行事業部制管理,市場定位為國內外中高端門窗建筑五金市場,擁有鋁合金門窗五金、塑鋼及木門窗五金、幕墻及門控五金、家居五金、智能五金和密封膠條的產品體系,主營產品包括門窗執手、合頁、條鎖、滑輪、傳動鎖閉器、滑撐、鉸鏈、閉門器、地彈簧、電動開窗器、門窗密封膠條等。
“盡管門窗五金不像制造飛機大炮那樣精密,我也希望我們有匠人精神,能夠注重產品的每一個制作細節。”產品線的豐富讓合和五金也加速了產品標準化的管理,從產品規劃開始把不同種類的五金產品設計規整形成體系,做到所有產品“結構標準,外觀多樣”,推進五金產品標準化、規模化、綠色智能化的研發生產。
貼近一線了解市場趨勢是謝曉東堅持做的功課,“除了消費審美,來自項目工地、幕墻公司的工程一線反饋是我非常重視的。合和有專門的售后部門去調研和收集這些反饋信息。”軟件專業出身的他非常希望能像他的偶像馬化騰一樣,成為產品的首席體驗官,無論是新五金產品的開發還是老產品改善,都能夠滿足一線客戶的最終需求。
近幾年,合和五金從產品設計、開發、生產工藝等各環節入手,不斷優化自身產品結構,基于門窗節能環保要求的考慮,合和在研發上注重五金多點鎖閉系統、高承重和微通風功能等設計,在產品材料應用上,使用可回收、高隔熱、性能優的新型材料,創造出高效能的抗風壓、高水密性和高氣密性的環保節能門窗。
有技術含量的前置服務
一直以來,合和五金都是代理和直銷并行,實現兩條腿走路,隨著近年來地產商戰略采購模式的興起,合和五金也成立了大客戶部進行專項對接和服務。謝曉東認為,如何做好服務也是非常有技術含量的。“很多開發商過去門窗五金都是外包模式,如今開始納入集采不一定對這個行業非常了解,我們需要從前期開始切入和引導,普及正確的門窗五金專業知識。”在他看來,如今地產商對門窗五金最大的誤區就是認為五金件只是個“配角”,實際上門窗最重要的就是五金件的選用。“在發達國家,建筑在選擇門窗時,首先就是根據窗型確認五金件,再來確認型材和玻璃,而國內的操作往往是先確認了型材和玻璃之后,再來匹配五金件。”隨著合和大客戶部的服務工作推進,越來越多的地產商更加重視門窗五金的選用,變得越來越專業。
謝曉東相信,高性能五金配套系統產品會必然會成為未來市場趨勢,“我們的初衷始終是不變的,我們會專注于五金行業,堅持深耕細作,做綠色、智能、安全、精品型門窗五金系統開發與創新的行業領先者,為建筑創造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