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門業網12月5日訊 行業經過十幾年的積累,已經日漸成熟。但門業的發展過程猶如一面鏡子,折射出的問題同樣無法回避。中國門都網小編認為,目前品牌建設是木門行業的"硬傷"。門業若想持續健康發展,必須解決好這兩個問題。
品牌建設"乏力"無法征服消費者
品牌決定價值,木門企業能否長久立足于這個充滿競爭的行業中,關鍵在于能否樹立品牌價值和品牌傳播理念。然而真正有品牌經營理念的企業并不多。而有理念并精于品牌傳播的企業,更是寥寥無幾。厚樸門業負責人認為,品牌因為傳播才會有生命、有力量,才能征服消費者。沒有經過傳播的品牌,即使發展規劃很完美,也只是空中樓閣。
然而有一些成長中的木門企業,已經意識到了品牌價值理念傳播的重要性,只是由于傳播方法欠妥,所以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那么木門企業如何才能建設一個有內涵、有感召力的強勢品牌?目前,木門企業在品牌建設方面存在的主要問題是缺乏品牌傳播理念、品牌傳播手段和方法單一。
品牌傳播理念陳舊
木門屬于低關注度行業,許多消費者對木門品牌并不十分了解。他們選擇木門產品時,往往看重價格和質量。這種狀況使得許多木門企業認為木門行業不需要品牌宣傳。但是隨著木門品牌的增多,同類產品的競爭越來越激烈,消費者已經無法通過價格和質量,簡單地判斷哪種產品適合購買。他們在選擇木門產品的時候,除了考慮價格和質量外,還會考慮品牌的知名度。目前,消費者的品牌意識明顯增強。木門企業必須迎合消費者的需求,才能獲得更好的發展。
品牌傳播手段和方法單一
品牌傳播手段和方法單一已經成為木門行業不爭的事實。許多木門企業面臨"品牌宣傳難見效"的困境。業內人士分析認為,品牌傳播不再僅僅是廣告宣傳。目前,一些木門企業采用的"公司網站+企業畫冊+形象廣告"的模式已經不能順應新形勢、新市場的需求。這種模式的作用往往只體現在招商階段,對銷售環節的意義不大。厚樸門業負責人認為,中國門業只要治愈了這一發展"硬傷",就一定能迎來美好的明天!
木門工廠在"渠道"上有困惑
當前,80%的木門企業有一個不容忽視的現實與困惑:一是開店速度慢;二是開后難賣貨,進入事實上的銷售"冬天"。那么對企業而言,是固守,保持目前產能與渠道不動?還是換一種"活法",找"新渠道"來賣貨?
之前,有專家預測,在未來5年,泛家居行業(含木門)將有一場渠道革命。從現在看,木門行業"上下游"環境已經發生變化,渠道市場的"辛亥革命"將提前爆發,將產生新的商業模式與賣貨渠道,木門企業已經嘗到了"上下游"受夾擊的滋味。那么,木門企業應該要有所準備。
原來渠道模式已成習慣:但有很多弊端,需要突破
1.賣場。90%的賣場攤位制收租金,對商戶真正的關注很少,大部分是出于商業目的,實際意義上的措施很少,也很難奏效,其中中低端賣場占80%到90%。10%到20%的高端賣場,由于自身發展需要,與企業捆綁,也開始出現一些商業模式,但80%的商戶往往在霸王條款下"被擴張、被進駐",銷量受當前大環境、實際購買人群偏少等因素影響,很難有起色,導致實際意義上的"撤場"開始發生。紅星-美凱龍就是一個例子。
2.經銷商、代理商。90%在當前的銷售模式下,向廠家拿貨,在價格、供貨、市場訂單、售后等方面受制于廠家,80%希望拿到"有品牌度而進貨價又不高"的產品,但往往事與愿違;同時,租金成本提升,意向商家眾多,又受制于賣場,難有話語權;而在終端店面,往往以"坐店等客"的方式,很難保持利潤,方式已經滯后,模式要改變。當然,他們希望,但尚沒有找到出路,市場呼喚一種讓他們受益的渠道銷售模式。
3.廠家。一方面,一線與部分二線品牌70%除了要受到賣場"被擴張"、"被進駐";另一方面,還要把一部分利潤給經銷商外,還要反復考慮"出貨價"是否有一定利潤,也要面臨代理商對品牌不忠誠,導致"白投放、白培養"。因此,80%的木門廠家,特別是二線品牌,需要自己直營,直接給貨終端消費者,零售價自己控制,把代理商賺的那一部分給消費者,這個產品就會有銷售競爭力。
3年前,北京有10家木門廠家在一起商量:是否可以考慮參照甚至打破"國美、蘇寧"的商業模式。廠家來直接賣貨,也是一個印證。
4.消費者。幾乎100%的消費者,希望買到價廉物美的木門產品。70%的消費者到店后會問,"產品是直營的,還是代理的。"說明顧客對商家的商業方式也開始關注。他們基本知道,廠家直銷當然好;反之,會猶豫。
倉儲式廠家直營特色賣場:是新生事物,但有前景
倉儲式廠家直營特色賣場,講得通俗一些,就是里面由一個具有"廠家、商家、媒體推廣"等資源整合度高的"運營商"來系統把控,賣場場地是實行"房東+運營商"合作制,選廠家直接供貨,直接控制銷售終端的價格、促銷、物流、售后服務等,往往是"木門二線品牌"主打,中高端的產品、中檔的價位,這樣的方式,恰好是目前傳統攤位制賣場所缺乏的。
1.倉儲式廠家直營特色賣場模式,在中國是新生事物。我們知道,在美國等強勢經濟體,雖然他們面臨"高負債、高失業、高福利、高工資"四高現象,但在建材家居方面,卻比較成熟,不走"高成本、多中介"的路子。筆者認為,目前,很多發達國家的現在,就是我們發展經濟體的明天。雖然,像貨幣政策等,我們不能跟著他們走,但家居流通領域有許多方面,值得我們借鑒。
2.90%的老板認為,目前木門行業很難做大,是由于建筑門洞的"非標化"造成不能批量化生產惹的禍,隨著木門標準化工作的推進,以及房地產、建筑體制的革新,非標化得到改進或標準化獲得推進,對行業是一次"革命"。那么,對廠家介入倉儲式廠家直營特色賣場,則是一大契機。
3.原材料、人工、物流、稅收等費用上漲,不可阻擋。比如現在木門企業增值稅率是17%,如果1元錢的產品,賣3元錢,就要拿3角4分給政府,這個負擔對一些企業來講不輕,沒有辦法規避。他們需要一種"縮短周期、減少環節"的銷售模式來應對目前的銷售狀況。直營式渠道,是一種可控的解決方式之一。
4.許多賣場進入"調整"時期。進退兩難的一些二、三線城市賣場,在考慮收益、風險可控的情況下,需要或會接受一些資金、運營模式來與他們合作。這樣"房東+運營商"的合作土壤才會產生。再者,中國的二、三線城市的上升發展,是一個趨勢,"哪里有消費者,哪里就有適合消費者的商業模式"出現。木門倉儲式廠家直營特色賣場是新生事物,但有前景,我們需要耐心等待或營造這個契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