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國慶黃金周,國內一些門窗市場,幾乎是無人問津、7天銷量不過10個門窗的情況比比皆是。"大環境的不容樂觀和畸形的競爭方式是銷售遭冷的最主要原因。"方源木制品的市場負責人說道。
促銷火熱銷售冷
"全場7.5折,買送五金,1280實木復合門抱回家。"日前,小編來到一家門業賣場,發現眾門窗商家的促銷很誘人,但是卻鮮有消費者前來咨詢。于9月底進駐到西安的一門業,雖然借著開業全場7.8折的優惠之風,但是卻并沒有過高的銷售量,負責人梁經理表示:國慶7天,簽單量還沒有突破10個門,這著實讓人招架不住了。而其它的一些門業,也有類似于此家的情況,甚至比其還差。
"進入9月份以來,我們不斷推出優惠促銷,并且此次黃金周的優惠幅度達到了歷來最大,但是依舊沒有太多的消費者光顧,導致了一直虧損的狀態。"一名不愿透露品牌的負責人說道。
低價入市市場調研不夠
究竟是什么原因導致門窗行業如此寒氣逼人?
方源木制品市場負責人分析:經銷商在旺季時大打新品攻堅戰,例如讓新上市的門窗參與各種折扣從而使之以低價打入市場,導致旺季過后,廣大消費者對新品的低價根深蒂固,恢復原價后銷量不濟;同時,商家的市場調研不夠,沒有準確地把握住消費者的終端消費趨勢,不能合理地估算銷售旺季的相對"準確"的銷量,例如近期什么門窗產品最暢銷,另外,商家受廠家提貨返利、渠道促銷等的誘惑而毫無計劃地大量提貨,而商家盲目追求低價,大打折扣,采取不符合這款門窗產品形象的促銷方式,不考慮消費者對這款產品的實際需求,于是在降價的過程中,這些門窗品牌在目標消費者心目中的價值和形象也隨著過度降價而下降。
放遠眼光看長遠銷量
對此,專家建議:旺季銷售應該以提高銷量為重,但提高銷量的同時更應該以提高長遠銷量為主,而不是短期銷量。新的門窗產品剛上市時參與折扣的確是很好的促銷手段,但價格降太低再恢復原價后,消費者無法適應,見過一款產品低價后再看到高價,大部分人都不大會去買,且新品以后還有很長的銷售道路要走,現在低價就無法保證以后有足夠的降價空間。同時,在旺季開始前認真做好市場調查和市場分析,找出區域市場的暢銷品,對市場環境、消費需求、競爭格局充分深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