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窗幕墻網】據北京商報記者統計,自2月5日珠海華發集團成功發行10億元超短期疫情防控債以來,截至3月10日,已有10余家存在房地產相關業務的企業完成相關疫情防控債發行。此外,包括珠江實業、新華聯等涉房業務企業也相繼披露了該類型債券的融資計劃,涉資累計超300億元。不屬“受疫情影響較大行業”的房地產企業如何拿下疫情防控債?這一特殊時期的特殊債券品種對開發商又有怎樣的吸引力?市場是否存在套利風險?
集體申報“疫情防控債”
3月8日晚間,中南建設對外披露公司債券發行結果,宣布成功完成2020年公開發行公司債券(第一期)疫情防控債,實際發行規模17億元。
據北京商報記者不完全統計,自2月5日上清所披露首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債券發行以來,截至3月10日,已有包括珠海華發集團、中國南山集團、廣西建工集團(非公開發行)、深業集團(銀行間債券市場流通)、首創股份、中南建設在內的10余家涉房業務企業,相繼完成疫情防控債券的發行工作,相關債券在銀行間市場、交易所市場交易流通。
其中,3月以來,就有深業集團、首創股份、蘭州建設、中南建設等多家房企先后完成疫情防控債發行。
在發行規模方面,深業集團計劃募資達30億元;南山集團僅3億元。
在債券期限方面,最長為5年期,中南建設、首創股份等均達到這一期限;最短為90天,如越秀集團等。
在利率方面,截至目前,債券發行利率最高者為中南建設的7.4%,最低者為華發集團及中國南山集團的2.5%。
若按照發行時間點來看,最早進行疫情防控債發行的涉房業務企業,為珠海華發集團以及中國南山集團兩家涉房業務企業。
公開信息顯示,上述兩家企業是受上清所支持發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債券的首批發行主體:上清所于2月初開設綠色通道,至2月5日,兩家企業完成相關發行工作。其中,珠海華發集團2020年度第三期超短期融資券,發行規模為10億元,利率為2.5%;中國南山集團2020年第一期超短期融資券,發行規模為3億元,期限270天,票面利率同為2.5%。
從審批速度來看,得益于監管部門開通的“綠色通道”,上述疫情防控專項債券的發行大為提速。以首批疫情防控債券發行主體之一的珠海華發集團為例,在發行當日即完成分銷、繳款和登記,從備案到募集資金到位僅用1.5天;最新完成發行工作的中南建設,從首次披露疫情融資計劃獲批到最終發行,用時大約4天。
除上述成功完成發行疫情防控債的企業,據北京商報記者統計,截至目前,另有珠江實業、招商局港口、新華聯(計劃非公開發行)等多家涉房業務企業也已形成相關融資計劃,涉資累計已經超過300億元,包括云南城投、珠江實業、招商局港口等企業,均相繼對外披露了與疫情防控債有關的融資計劃。
如何突破審批關口
2月1日,央行等五部門聯合印發通知,進一步強化金融支持疫情防控,對募集資金主要用于疫情防控以及疫情較重地區金融機構和企業發行的金融債券、資產支持證券、公司信用類債券建立注冊發行綠色通道。隨后,國家發改委、交易商協會、上交所、深交所相繼做出具體安排,對外發布多項涉及債券市場疫情防控的文件,并正式確定“疫情防控債”這一特殊享受“綠色通道”的債券類型。
按照此前五部委給出的界定,受疫情影響較大的行業,包括批發零售、住宿餐飲、物流運輸、文化旅游等,房地產顯然不在這個序列。
“從目前公布具體募集資金用途的債券樣本看,能夠順利獲批并成功發行的企業,基本上都是旗下業務與國家防疫有較大關聯或貢獻度。”據克而瑞證券有限公司首席分析師孫楊介紹,從發行主體來看,當前成功獲批發行疫情防控債的企業以國企為主導;此外,該類債券對發行企業的評級要求較高,主體評級基本都保持在AAA、AA+等中高評級水平。從債券類型看,已發行的疫情防控債以超短融(含短融)為主,票面利率基本都低于同主體、同期限市場水平。
據北京商報記者梳理,大多數獲批發行疫情防控債的涉房業務房企,確實與國家防疫有較大關聯或貢獻度。如:中南建設募集金額中不少于1.7億元將用于建設亳州市第二人民醫院、興化市中醫院南亭路分院一期、濱海縣醫療衛生機構遷建工程等項目;被列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債券首批發行主體的中國南山集團,旗下子公司——深圳雅致集成房屋有限公司,則是承接了武漢火神山醫院、雷神山醫院、全國各地隔離醫院及醫學觀察用房的援建工作。
除此以外,其他披露疫情防控債融資計劃的涉房業務房企,也均不同程度地對抗擊疫情存在貢獻。
中南建設方面回應北京商報記者稱,“疫情防控債需要遵守公司債券發行的各項規定,房地產企業也不能例外。疫情防控債相對一般公司債券的區別,主要應該是發行是否對疫情防控有確實的幫助”。
利率較低受追捧
除了能夠解決本就緊張的資金狀況外,債券票面利率走低,被視為本輪疫情防控債券受企業追捧的主要原因。
珠海華發集團官網披露的信息,該公司近日成功發行的疫情防控債利率僅為2.5%,比同期債券市場同類型產品發行價低了0.5個百分點;中國南山集團也表示,此次發行的疫情防控債,較2019年以來銀行間市場發行的同評級、同期超短期融資券的平均價格低70個基點,也是該集團歷年以來債券市場融資的最低價格。
即便是目前成功發行債券企業中利率最高的中南建設,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采訪時也直言,“相比公司此前發行的公司債券,該期疫情防控債發行利率已經有所降低”。根據3月8日中南建設方面發布的公告,在該公司發行的17億元疫情防控債中,品種一發行規模8億元,票面利率6.8%/年;品種二發行規模9億元,票面利率7.4%/年。中南建設方面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由于公司起點低,凈資產規模小,而且公司周轉效率高導致了總負債中沒有經營風險的預收賬款占比高,致使名義總負債率高。一般投資者需要更多分析才能對公司的安全性有深入的了解,這可能是目前階段公司債券發行利率相對較高的原因。“目前公司有息負債少,現金多,償債能力較強,能持續提供安全而有好回報的資產。相信投資者一定會認識到,而這也一定會反映到公司債券發行的利率上。”
認購端較受市場認可,是疫情防控債券受企業追捧的另外一方面原因。
北京商報記者從中南建設方面了解到,該公司2020年公開發行公司債券(第一期)疫情防控債,實際發行規模17億元,全場認購超55億元,其中4年期品種(20中南01)實現認購約5.04倍。此外,根據首創股份3月6日公告,該公司此次發行成功的10億元疫情防控專項債券,票面利率3.39%,低于同期銀行貸款利率136個基點,認購倍數達3.1倍。
除了市場認可度高、認購火熱,疫情防控債之于房企的最大利好,莫過于為現階段面臨資金壓力的企業增加了一個融資通道。
“對于發行主體而言,通過發行適用于綠色通道的疫情防控債,能在一定程度上疏解疫情期間企業的流動性困難。此類較低利率債券的發行,有助于降低企業融資成本,緩解現階段企業在經營性現金流以及償債方面的資金壓力。”孫楊說道。
這個道理人人都明白,但具有特定范圍的專項債在審核和發行門檻上同樣有著特定的要求,這也使得不屬于“受疫情影響較大行業”的房地產企業想分羹疫情防控債,只能通過滿足“募集資金主要用于疫情防控或基礎資產涉及疫情防控用途”這一條件才能獲批,部分涉房業務企業得以發行,正是契合了“疫情防控用途為防疫相關的基礎設施建設、交通物流運輸、公用事業服務,以及償還因前述用途發生的相關貸款等”。
“盡管近期房企在疫情防控債方面的披露較為密集,但是疫情防控債作為特殊時期推出的特殊融資通道,一方面不具有可持續性,另一方面也存在一定申報門檻,因而市場不會出現房企大規模扎堆發行疫情防控債的情況。”孫楊指出。
華創證券也顯示,2月,疫情防控債發行規模增速持續加快,就行業分布看,交通運輸、建筑裝飾、鋼鐵、非銀金融居前列,房地產位居第20位。
是否存套利風險
在業內看來,疫情期間房企對于現金流的要求進一步增強,此時監管層適時推出企業融資“綠色通道”以及疫情防控債,此類相對審批迅速、利率較低的債券既能助力企業疫情防控,又可以增加公司資金來源,是一個“雙贏”舉措。但伴隨著更多企業獲批發行此類債券,募集資金的分配問題也逐漸為外界所關注。
從疫情防控債的募集資金用途來看,包括交易商協會、上交所、深交所多部門,允許“綠色通道”債券用于企業的疫情防控以及“借新還舊”。就疫情投入比重,上述監管部門也大多限定10%的紅線,要求發債企業將募集到的資金用于防疫。
交易商協會于2月7日發布的疫情防控相關文件中明確指出,“募集資金用于疫情防控領域的企業,資金用途應符合國家法律法規及政策要求,應在募集資金用途中披露疫情防控有關內容,用于疫情防控的金額占當期發行金額不低于10%(創新產品可酌情調整)”。并表示,募集資金用于疫情防控領域的企業,可添加“(疫情防控債)”標識;若募集資金全額用于疫情防控相關,則可添加“(疫情防控專項債)”標識。
不過,結合近期成功發行疫情防控債的涉房業務企業來看,募集所得資金實際流向疫情防控的比重并不高,大多“踩線”上述監管部門要求的“用于疫情防控的金額占當期發行金額不低于10%”。剩余募資則大多用于償還公司有息負債,其次是用于“補充營運資金”和“補充流動資金”。
以珠江實業為例,該公司計劃發行的疫情防控債擬募集資金15億元,其中1.5億元(募資的10%)用于補充集團本部及下屬子公司因防控疫情等原因而支出的流動資金,13.5億元用于補充施工總承包與工程服務、物業經營管理及旅游酒店等非房業務板塊日常經營活動所需營運資金;深業集團披露的公告顯示,該公司本期擬募集資金30億元,27億元用于償還存量債務融資工具,剩余3億元(募資的10%)用于支持疫情防控、補充營運資金。
對于企業募資用于防疫部分比重不高的問題,市場之中也有一定擔憂聲音存在。此類觀點認為,現階段監管工作更多的是在前端發審環節的融資支持,后續的募集資金監管細則相對較少。因為疫情防控債的界定范疇相對寬泛,資金使用成本較低,發行人或存在“利用制度便利進行融資套利”的情況。建議投資者關注企業實際資金使用情況,避免“套利”風險。
不過,就上述針對疫情防控債實際資金使用“或濫用”的質疑,孫楊認為,在監管層嚴格的審批之下,企業“套利”風險不大,募集資金的實際用途原則上不會偏離監管層規定的方向。
“上述風險一定程度上是存在的,不過概率并不大。一方面,監管機構對于此類債券的審批較為嚴格,另外一方面,企業也不會為了短期融資便利,而‘涉險’招致監管部門嚴厲處罰。”孫楊表示,自己對于當前房地產行業的基本面發展持樂觀態度,認為規模房企的償債安全邊際較高,不會因為短期利益而觸碰監管禁區。
不過,另有業內人士提示,企業積極發債應對疫情的同時,其后續償付風險依舊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