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北京的夏天很熱。尤其是七月中下旬,室外氣溫甚至接近了40度。國內其他地方也差不多是這種情況,空調生意好,忙壞了安裝工。
再看看咱們行業里的老板,雖說也感覺著熱(走出房間、走出汽車的時候),但心里頭涼爽。為啥呀?跟賣空調的差不多:也是生意好唄!
當然了,我說生意好,并不代表全行業的“全部”,也有生意不那么好的,但“心里頭涼爽”和起碼“有些涼爽”的,應該是全行業的“全部”,因為大家多多少少地松了一口氣,似乎是覺得:這金融危機好像是快要過去了。
有人夸我們,說我們預測得還挺準,說我們雜志去年底就在《走過冬季》那篇文章里說,今年六月份會好起來。還真是挺準。其實談不上預測,只是分析、估計、推斷,算是蒙對了。要說預測,人家楊波先生、伍炳亮先生那是預測,還是在去年九月份,伍先生的那篇《古典家具市場回顧與展望》一文已經把眼下的形勢預測出來了。楊波先生也是,他在開春時做客聯合傳媒,對話市場趨勢,掐算得確實很準。說來人家就是比咱強:我們分析了這種市場走勢,但也只不過是在文章中說說,說完了也就完了,僅限于口頭上、紙面上。而人家二位不是,不僅說,而且做。自己相信自己的分析判斷,適時下手,結果呢,又都狠很地賺了一把。所以說,文人就是文人。
這不,就在前幾天,我們聯合傳媒又榮幸地邀請到了二位大腕,做《每月三言堂》電視節目的特邀嘉賓。伍先生呢,同時進京領取中國建筑裝飾協會、中國工業設計協會等機構頒發的年度中國設計成就大獎。楊波先生是應邀赴成都參加行業外的一個會議,剛下返京的飛機。他們都很高興,神采奕奕。因此我們的節目也做得非常順利。大家可以登陸中國紅木古典家具網影視頻道,收看他們對近期紅木家具市場形勢的分析和判斷。
我們都知道,伍氏興隆的家具應屬收藏型,絕對面向消費層次的最高端;元亨利的家具以黃花梨著稱,但現在以紅酸枝為主,也有一部分紫檀,消費群體也屬高端,是實用兼收藏型。而近期的買家,我倒認為是以收藏和投資為目的者為多,或者把這些人稱之為保值增值型。在眼下這種時候,伍氏興隆、元亨利等,又都趕上了一個好時候。為什么?我試著分析給您聽。
首先,還得說房地產。我收到這樣一條短信:上半年北京住宅銷售量價齊升:其中全市住宅銷量同比增1.4倍,新建住宅價格已連續4個月上漲。
這是實情。離我們辦公樓700米的一處新建住宅小區,以每個月1500元的價差連續漲了5個月,開盤時12000元一平方米,現在接近20000了。即使這樣人家還不著急賣呢,說是還能漲。也不怪人家說,人家確實也都把房子賣出去了。就是有人買。
我們知道,住宅這種商品有兩個屬性,一個是使用功能,一個是投資功能。目前這個情況,買樓投資的人似乎比使用的人多。這可能與近期的一種說法有關,說是中國的經濟存在通貨膨脹的可能,也就是說,一旦通貨膨脹,錢就不值錢了。那怎么辦?趕緊讓錢保值啊!于是,買房子置地,買黃金。我個人認為,樓市的現狀絕對與此有關。我還聽到一種說法,電視上一位專家講的,說縱觀全球,各國都是中心城市的趨勢,專家舉了個例子,說日本的東京,城市總人口占全日本人口的三分之一。他還說,中國也是這種趨勢,往后的北京、上海,城市將比現在大得多,現在的人口僅僅是那時的百分之二十。照這個趨勢發展,中心城區的房地產還將大大升值。……盡管也有專家持不同意見,但聽了這些話,也確實叫人瞠目結舌。
話說回來,還說咱們的家具。如果眼下的樓市銷售量很大一部分被投資者買去了,那么我們的家具呢?尤其是那些具收藏型的家具,是不是也有一批進入了投資者的視界呢?我想應該是。而且,投資了房子,不能讓房子空著呀,同時投資家具,相得益彰。如此說來,我們的一些企業、一些精品家具,尤其是強勢品牌的精品家具,幸運了!
如果中心城市的論點成立,那么我們可以預測,北京、上海,仍將成為高檔家具的主要消費市場,而且其需求會越來越強勁。也就是說,這個市場會越來越大。如果真的是這樣,有實力的企業,要不要在北京、上海占一席之地呢?當然了,這里的競爭環境也會變得愈加的嚴酷。人家年年紅就不這樣,起碼現在他們沒把重點放在北京上海,他們的重點是在二、三線城市,有意避開了競爭的鋒芒。“農村包圍城市”,不失為一種實用策略。
投資拉動了市場,原材料的漲價,也放出了成品家具價格即將提升的信號。是啊,春節過后到現在,紫檀、紅酸枝等材料價格差不多翻了百分之五十,幾乎每個月漲百分之十。原材料漲價必然影響到成品家具。“趕緊下手!”于是,有些聰明人行動了,他們與投資者在市場上匯合了。幾種因素糾合到一起,就給了市場以顏色。“買漲不買落”的心態又將回頭。
在這里,我也順便對伍氏興隆和元亨利做點分析。我覺得他們有兩點東西,真的值得我們一些企業借鑒,其一是捕捉市場脈搏。伍炳亮先生、楊波先生,都是愛動腦愛分析的人,對市場動向把握得較準。人們常說,效率就是金錢。在我們這個行業,機會就是金錢,信息就是金錢。能發現機會和把握住機會,就能賺大錢。其次,是他們的品牌意識,絕對是他們成功的重要因素。遺憾的是,我們許多的企業,至今也意識不到這一點。
最后順便提一下,近期大家對材料的漲價頗有議論,形勢讓許多人有擔心,感覺探不到底。還會不會漲啊?會不會又出現前年那種泡沫了?我相信大多數老板對此都心中有數。本人從不買木材,沒實踐體會。但我有聽說,確實又有一些行外游資進入了紅木材料市場,對現行的材料價格造成一定影響,這其中也有很大一些的炒作成分。木材價格受太多不確定因素的影響。所以,大家在謹慎的同時,要關注市場動向,把握好進出料的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