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窗幕墻網】9月17日下午,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副主任楊小偉在國新辦數字中國建設峰會新聞發布會上表示,我國2019年數字經濟繼續保持快速增長,增加值達到了35.8萬億元,占GDP的比重已經達到了36.2%,對GDP增長的貢獻率達到了67.7%。數字經濟的結構也持續優化,產業數字化增加值占整個數字經濟的比重高達80.2%,從而推動了我國產業實現了高質量發展。
在全球疫情仍在持續蔓延的情況下,我國數字經濟建設下一步有哪些重點?
數字經濟對GDP增長貢獻率達67.7%
十八大以來,我國家的信息化進入到新的快速發展階段,國家層面先后頒布制定了《國家信息化發展戰略綱要》和《“十三五”國家信息化規劃》。十九大報告也作出了建設網絡強國、數字中國、智慧社會的重大戰略部署。
疫情之下,數字經濟也迎來了跨越式發展的“窗口期”。尤其是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與實體經濟的融合步伐在不斷加快。
楊小偉表示,2019年,各地區、各部門信息化發展成效不斷顯現,數字中國建設從量的增長向質的提升的趨勢更加明顯。
“2019年數字經濟繼續保持快速增長,增加值達到了35.8萬億元,占GDP的比重已經達到了36.2%,對GDP增長的貢獻率達到了67.7%。”他說。
數字中國建設共取得了包括信息基礎設施建設邁出新步伐、信息技術創新取得新進步等五個方面新成效。
比如,5G商用全面提速,截至去年年底,全國已經開通5G基站13萬個,5G用戶也快速增長;7月31日,北斗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正式開通運行,全球范圍內定位的精度已優于10米,北斗衛星核心部件國產化程度達到百分之百。北斗相關產品已經覆蓋了120多個國家和地區。
再比如,到去年年底,中國已經與137個國家、30個國際組織簽署了197份共建“一帶一路”合作文件,與22個國家簽署了雙邊電子商務合作文件。網絡互通深入推進,與“一帶一路”沿線相關國家建成跨境陸纜和國際海纜。
此外,我國各省份上半年的GDP表現也和數字經濟的快速發展密切相關。其中,31個省份中有16個省份上半年GDP增速為正,數字經濟成各省份經濟發力點。
根據中國信通院7月發布的《中國數字經濟發展白皮書(2020年)》(下稱“報告”),從總量來看,2019年數字經濟增加值超過1萬億元的省份包括廣東、江蘇、浙江、上海、北京、福建、湖北、四川、河南、河北、安徽、湖南等;遼寧、重慶、江西、陜西、廣西等省份的數字經濟增加值規模也超過5000億元。
此外,報告顯示,2019年,我國產業數字化增加值約為28.8萬億元,占GDP比重為29.0%。其中,上海產業數字化占GDP比重最高,超過40%;福建、浙江、北京、湖北、遼寧等省份產業數字化占GDP比重均超過30%。
另外,上半年GDP增長速度較快的地區,產業數字化比例已相當高。根據報告,2019年,新疆、青海、內蒙古等省份產業數字化占比甚至接近95%,產業數字化已成為地區數字經濟的關鍵支撐。
楊小偉說,下一步,網信辦將從八個方面推進數字中國建設實現更高質量發展。分別是,進一步完善規劃布局,編制“十四五”國家信息化規劃;搶抓戰略機遇,加快建設新型基礎設施;夯實能力基礎,推動關鍵核心技術突破;做強實體經濟,持續提升數字經濟發展動能;聚焦脫貧攻堅,堅決打好網絡扶貧收官戰;提升治理能力,加快建設數字政府;釋放創新活力,扎實推進數字鄉村建設;堅持開放合作,高質量推進數字“一帶一路”建設。
繼續推動兩化融合
工業和信息化部新聞發言人、信息技術發展司司長謝少鋒在會上表示,信息化和工業化融合,是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和區塊鏈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在工業領域的應用,是制造強國和網絡強國建設的“扣合點”,也是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道路的集中體現。
近年來,我國兩化融合發展步入深化應用、變革創新、引領轉型的快車道,制造業加速向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發展,推動生產方式和企業形態根本性變革。
“截至今年6月份,企業數字化研發設計工具普及率和關鍵工序數控化率分別達到了71.5%和51.1%。融合發展帶動了信息技術產業加速壯大,今年1~7月份,在疫情影響下,軟件業務的收入達到了4.2萬億元,同比增長8.6%,軟件的賦能、賦值、賦智作用進一步凸顯。”謝少鋒說。
另外,在這次抗疫期間,部分企業通過工業互聯網平臺配置資源、柔性轉產、穩鏈固鏈,有力支撐了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目前,全國有影響力的工業互聯網平臺已經超過70個,連接的工業設備數量達到了4000多萬臺(套),服務的工業企業數量超過40萬家,工業APP數量超過25萬個。
兩化融合的推進也體現在了今年的各大展會中。盡管疫情阻礙了要素的自由流動,但另一方面,也促使大家重新思考行業未來。
9月15日,以“智能、互聯——賦能產業新發展”為主題的第二十二屆中國國際工業博覽會(下稱“工博會”)在上海正式開幕。本屆中國工博會的籌辦工作,借助新技術、新模式、新業態,首開“中國工博會在線平臺”,采取“線下為主、線上為輔”的會展新模式,通過5G直播、虛擬展廳等互聯網最新技術,實現線驗的同時,還能打造360度的觀展平臺,滿足部分觀眾線上參觀需求。
而在展品中,既有各類最新款式的智能機器人,也有“5G+工業互聯網”等融合展品。比如,在5G+應用場景方面,中國電信在現場展現智能AGV(自動導引運輸車)、邊緣協同生產等重點展項。
謝少鋒表示,下一步,工信部將從加快制造業的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發展步伐,打造多層次、系統化工業互聯網平臺體系,持續培育融合新模式、新業態、新產業三個方面推動兩化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