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門業經銷商贏平虧的比例大概是2 :5 :3,即只有20% 的經銷商賺錢,而50% 的經銷商不賠不賺,還有30% 的經銷商虧錢。
原因在哪?一是生產門的企業多了,產能過剩;二是賣場多了,相應的經銷商也多了,雖然需求有所增加,但賣場和經銷商的擴張速度遠大于剛性需求的增長速度;三是樓市調控,市場觀望氣氛日濃,樓房成交量提不上去;四是經營成本增加過快。
賣場加速擴張 經銷商大量增加
今年,大牌家居賣場都不約而同開始提速擴張,步伐之快可謂空前。紅星美凱龍雖然放慢了拿地的速度,但其近期再次融資26個億、“四城六店”聯合招商以及2020年200家分店的規劃,揭示出紅星在全國市場跑馬圈地的強大動力;居然之家今年預計開出17家分店,也遠遠超出往年速度;集美家居繼在天津打造最大單體賣場后,其廈門、法國的分店也相繼開門迎客;而來自武漢的歐亞達也將天津作為進軍華北區域的跳板,劍指全國的圈地運動。此外,東方家園建材超市也在低調地進行多業態的快速擴張,而以經營家具聞名的東方家園玉泉營家居廣場打算將觸角延伸到建材市場,知名綜合大賣場城外城也要在原地擴大經營面積,計劃再造一個城外城,就連蟄伏10 余年的京城老店萬家燈火都按捺不住“寂寞”,開始嘗試連鎖分店的模式。
進入10月,秋意漸濃,廣州家居賣場擴張勢頭不減。10月1日,3萬平方米的萬福林家居剛剛開業,不到2天,紅星美凱龍15萬平方米的廣州第一家店又華麗登場了。10月23日,高德美居中心正式重返珠江新城,規模近10萬平方米,相當于原美居中心A座的兩倍,首期開業高檔建材達3萬平方米。
10月1日,紅星美凱龍18萬平米的山東旗艦店在濟南開幕;10月2日營業面積5萬平米的鴻騰家居開業;10月11日,銀座家居12萬平米的濟南中心店剪彩,再加上8 月8日開業的鴻信家居,今年濟南新開業的家居賣場已達4家。而在三年前,濟南數得著的大家具賣場也不過四五家,且多為強勢本土企業,如今國內三大家居連鎖品牌都已進入濟南,再加上本土企業,濟南上規模的家居賣場已達16 家之多。
這樣的現象在全國各地不斷上演,而賣場擴張的背后又是什么?是市場的趨于飽和還是市場巨大機會的挖掘?是運營商的需求,是渠道商的需要,還是市場消費者的強烈愿望?不過顯而易見的是,2010年,這個樓市新政打壓家居消費、企業經營成本壓力增長、行業洗牌加劇的年份,竟然是發展了十余年的家居賣場擴張爆發的一年。
在賣場大舉擴張的同時,經銷商的數量也大量增加,但各地門窗經銷商的日子并不好過,雖然大家都在喊行業前景光明,房產剛性需求巨大,這也是事實,但行業向好,并不代表能賺到錢。據《亞太門窗網》2010 年秋季調查,全國門業經銷商贏平虧的比例大概是2:5:3,即只有20%的經銷商賺錢,而50% 的經銷商不賠不賺,還有30% 的經銷商虧錢。原因在哪?一是生產門的企業多了,產能過剩;二是賣場多了,相應的經銷商也多了,雖然需求有所增加,但賣場和經銷商的擴張速度遠大于剛性需求的增加速度;三是樓市調控,市場觀望氣氛日濃,樓房成交量提不上去;四是經營成本增加過快。
行業競爭激烈 經營成本大增
由于大家都看好門業市場,加上行業門檻低,近年來,各地門廠如雨后春筍般冒出來。現在全國大大小小的企業就有近萬家,大家都在卯足了勁擴大產能,跑馬圈地,大型項目不斷上馬。9月27日,號稱亞洲規模最大、技術最先進的70萬套木門生產線在圣象合雅正式投產;幾年前,在永康還只有30~40家生產企業,且規模不大,如今卻已達近1000家。不斷擴大的產能如何消化?大家只能互相殺價,競爭異常激烈。導致經營成本增加的速度,超出了很多經銷商的預計。
市場越來越難拓展,貨款越來越難收回,而且市場門檻越來越高了,進店費、廣告費、人員工資、耗材,經營成本一年比一年高,人員在增加,運輸車輛在增加,公關費用在增加。店面租金不斷上漲,店員工資不停地漲,安裝及運輸費用也在上漲。可是錢卻一天比一天難賺。一個經銷商苦笑著對筆者說,現在是漲聲一片,自己很無奈。
外部環境生變 部分經銷商陷入窘境
外部環境的變化,使經銷商生意越來越難做。一方面,經銷商面臨市場混亂,競爭日益激烈;另一方面,在廠家面前,經銷商的日子也越來越難過。廠家品牌做大了,變牛了,有想法有主見的經銷商如果“ 不聽話”,就要么被“殺大戶”,要么“根據地”被蠶食,不得不另謀出路。這是經銷商擺不脫的宿命。那究竟是些什么原因導致的?它們各是什么樣的表現?
1.廠家渠道下沉,扶持二、三級經銷商。市場重心向地、縣市場下沉,是一個細化市場的過程,這種細化也反映在對經銷商的選擇上。在這一階段,廠家會從重點扶持大客戶轉移到扶持二、三級經銷商。比如,現在很多門企的渠道戰略是“弱化一級(經銷商)、加強二級(經銷商)、決勝三級(終端商)”,推行的是“渠道精耕”政策,重點扶持二批商,加強對零售終端的控制和服務——這使得一級經銷商們無不膽戰心驚。
2.大店強店廠家直營,切割終端蛋糕。隨著競爭日趨白熱化,大店強店廠家直營成為大勢所趨。很多門企在總部所在地市場與主要城市市場實行廠家直營,這樣一來,經銷商們的生存空間就越發狹窄了,再加上各種費用不斷上漲,利潤不斷被壓縮。同時,隨著渠道被進一步瓜分,二級分銷商的份額也逐漸被蠶食。
3.銷售任務增加太快,廠家承諾不兌現。廠商分歧的焦點往往在于銷售任務指標。經銷商今年完成100 萬,明年廠家就要求你完成200 萬,后年就要求300 萬,否則經銷商代理資格可能被取消,或返點降低。而廠家答應經銷商的廣告,卻總是做得不到位;答應的物資支持,數量也不夠;該報的費用,也拖著不報……承諾不兌現已司空見慣。更有甚者,給經銷商返利時,廠家會將庫存的非暢銷產品抵給經銷商,而經銷商則消極抵抗,對廠家陽奉陰違,很可能直接低價甩貨,直接擾亂市場價格,對雙方的合作產生了影響。
4.“囚徒困境”,在玻璃房子里扔石頭。廠家為了增大銷量,在一個區域內發展多家經銷商,這時經銷商之間會形成惡性競爭。他們原本可以都不降價,但雙方都會擔心如果對方率先降價,自己就會吃虧。于是雙方都爭相降價,這就是經銷商的“囚徒困境”。而這樣的惡性競爭,將會破壞整個行業正常的發展,最后誰都無利可圖,這就是“在玻璃房子里扔石頭”,砸壞了房子,大家都沒得住。
5.部分經銷商素質低下,不適應市場新的變化。許多經銷商就是“二道販子”,多是夫妻店起家,極少有公司化的經營管理能力,只注重眼前利益。現在大型家居賣場大量出現,大賣場的出現將導致原有經銷商市場被攤薄,加網上銷售等業態的出現,經銷商的市場前景越來越低迷。
經銷商最有效的成長途徑,是獲得廠家的培訓,但對此廠家極難以認真對待,每年一次的經銷商大會,不少廠家也只是推介產品,順帶的經銷商培訓只是走走過場而已。
房子空置嚴重 有待剛性需求
前些時候網上有一個很火的帖子,說據國家電網公司利用智能電表統計的數字,中國660多個城市,連續6個月以上電表讀數為零的空置房高達6540萬套,足夠2億人居住。盡管國家電網公司否認“中國660多個城市現有連續6個月以上電表讀數為零的空置房6540 萬套”的說法,但一些專家認為,房屋實際閑置的數量達到6000 多萬套不是不可能。因為太多的小產權房是自蓋的,還有許多企業和單位自蓋的,比如北京很多部門都是自己蓋房,這個不會納入房地產的統計。而全國政協委員、住建部委員郭松海也認為,商品房真實空置率這個關鍵的數據,需要政府盡快調查出來。盡快了解我國當前住房情況,出臺新的政策,提高多套住房的持有成本。
近日,又有媒體報道稱,深圳等一線城市的房屋空置率已達到40%,將近一半的房子沒有人住。也就是說,很多房子在炒家手上,既不出租也不自用,只為等著漲價,造成社會資源的極大浪費,也給銀行帶來了極大的風險。同時,深圳市規劃國土委的數據顯示,近幾年來,深圳的房屋空置率呈逐年上升之勢。
在權威機構舉辦的一次有2 萬多名網友參與的空置房現象調查中,90.7% 的網友認為住房空置率高,近70% 的網友認為自己居住的小區晚上住戶黑燈情況“很多”;而對住房空置率高的原因進行分析時,60% 的網友認為是投資者炒房造成,30% 認為是開發商囤房,只有不到5% 的人認為是住戶不在家才導致黑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