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行業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企業爭相涌入導致競爭的白熱化和產品的同質化,為此,木門行業轉型已經迫在眉睫。
企業需經營延伸轉型
在住宅產業發達的國家,產業成熟度高,比如北美的加拿大、美國,亞洲的日本,還有歐洲的德國、法國等國家,很多企業都涉及建材、地產等多個領域,這樣有利于產業配套、資源整合、降低經營風險。
隨著我國住宅產業的發展和城市進程的加快,建材家具市場在興盛的同時,也在逐步趨向成熟,有部分企業看到木門行業的廣闊前景,開始投入木門行業,以延伸產品線,這種現象更多的出現在一些關聯行業,比如地板、家具、櫥柜等。
四川全友家私和兄弟企業東金家具,看到中國木門迅猛發展,加之家具日益成熟,新近擴廠700 畝,開始規模化進入木門行業,加上原有影響力的家具、客廳家具、沙發生產資源,明顯已逐步向‘家居整合‘模式轉型。
河北三利集團,涉足板材、化工、鋼鐵等多元行業,其中三利木業旗下鑫利品牌是中國北方知名板材品牌,出口日本、美國市場,但是由于屬于材料加工行業,工業利潤和品牌增值小,經過對住宅和建材行業認真分析,發現原有資源和優勢沒有充分發揮,企業產品附加值低,借鑒國外發達國家建材企業經營模式,結合國內建材、家具、木門整體發展形勢,結合自身發展優勢和經營資源,致力打造‘鑫利- 住宅建筑內裝門居系統‘品牌經營模式。浙江臨亞集團,產業涉及地產、能源、家具,2009 年規模進入木門行業,攜手載銘門道策劃定位‘中國休閑木門、休閑家居‘,與原來出口北美市場3 到5 億美金的戶外家具,進行產品配套,預計在未來2-3 年,在國內市場以休閑木門和戶外家具渠道合成,轉型形成‘臨亞家居‘品牌概念和模式。
這些都是產業多元化和實力型企業。有可靠的資源和產業,可以支撐新產業的投入和發展。另外,規模級企業轉型,必須要考慮到自身現有經營資源和優勢,還要結合行業和關聯行業形勢分析,如何延伸和關聯投入,才能實現經營延伸轉型的成功。
在管理、市場、產品、品牌建設上轉型
2010 年以后,行業逐步傾向規模競爭和品牌經營,若在管理、市場、產品、品牌建設上跟不上行業轉型的競爭帶來的挑戰,極有可能陷入被動局面。這個時候,就要做一些管理和經營上的‘轉型‘。
北京伯藝創展木業,從伯藝木門 到伯藝企業的轉變,其實就是機制和人才、產品結構、品牌形象的整合調整。早期的伯藝在管理、產品、形象、市場上都不夠規范,2008 年-2009 年企業實行品牌規劃和定位,對產品形象進行了系統包裝策劃并參與行業展會、活動,對品牌進行了推廣。2009 年,企業發生了很大變化,但是隨著行業競爭和自身發展需要,管理、人才出現了瓶頸,2009 年-2010 開始重視職業經理人和團隊建設。2010 年,伴隨‘嘉愛‘品牌出現,擁有‘伯藝木門‘兩個不同產品和品牌風格的‘伯藝企業‘,又完成了一次重大轉型。這一次轉型,是伯藝的又一次華麗蛻變。四川本木木業公司總經理蒲國輝,充分分析了自己的經營資源和所處狀況,結合行業對比了其他優勢企業發展條件,發現若比規模,難以和一線品牌去競爭,如果規模投入發展,自身管理和資源又跟不上,風險加大。因此結合自身做實木多年的品牌影響和技術資源,攜手載銘門道將富美森打造成‘以門為主,樓梯、仿古、家具配套的純木家居模式‘ 。從人力和人才角度分析,行業技術人才流失大,對經營穩定有很大影響,蒲國輝經過反復思考,和股東作了重大決策改變,采取員工股份制經營機制,這樣,就調動了員工的主動性和責任心。2010 年8 月,本木完成股改,將員工利益、客戶利益、企業利益充分結合在一起,經營面貌煥然一新。
家居整合趨勢進行轉型考慮
隨著中國經濟的持續發展,社會購買力加強,尤其是住宅產業的發展帶動了裝修建材市場興盛,曾經興盛的東方家園、歐倍德、百安居,在中國市場經濟調整大轉型背景下,圍繞住宅經濟市場,在交易特點、合作規律、消費心理、經營模式、產業整合等諸多因素作用下,經營轉型不當,導致被紅星美凱龍、居然之家、歐亞達等‘裝飾家居商場‘所超越。
建材和家具市場整合在一起,是必然趨勢。隨著城市規劃、購買習慣、裝修成品化、購買力等發生變化,建材和家具兩個市場將整合在一起,市場轉型成商場。原有的傳統建材市場將被管理、環境上檔次的‘家居博覽中心‘ 、‘家居裝飾商場‘所取代。其他業態將出現在其中,比如裝修設計、娛樂休閑、電器、保險等,購物環境、市場管理、購物保障、質量服務等都會比傳統市場要求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