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做規模,還是先做價值?策劃大師葉茂中給發展迅猛的中國家居 業開出的藥方是:先做出規模效應,再關注價值成長,“如果不能盡快將終端數量、品牌形象和媒介傳播規模化,就可能錯失成為全國戰略品牌的機會”。
紅星美凱龍目前在全國瘋狂“圈地”,是在實踐他的“先規模后價值”理論,殊不知在此之前,“所有售出產品紅星美凱龍負全責”理念的推出和執行,已經讓紅星美凱龍擁有了核心價值。
居然之家的發展歷程更能證明構建核心價值體系的重要性。當紅星美凱龍2002年攜全國第22家店進入北京之時,居然之家仍固守著北四環一店,強化著它的“居然模式”和“先行賠付”理念。一旦準備充分開始連鎖布局,就一路奏凱,即使在2009年上半年形勢嚴峻之時,仍然開出6家分店,連鎖終端增至21家。
為了迅速擴大規模,百安居 2005年一口吞下歐倍德在中國的13家店面,并計劃到2009年開店達到100家。然而,巨虧壓力下的百安居2008年開始不得不關閉全國63家門店的22家,另有17家店也被迫瘦身。這就是百安居追求規模而忽視價值的“后遺癥”。
沒有成熟的價值模式支撐,為了規模而擴張,企業就站到了危險的邊緣。秦池酒、愛多是先驅,百安居是現行樣板。先做規模還是價值,家居品牌掌門人們可得思忖好了再做決定,千萬別讓幾個策劃大師給忽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