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部要求
1、根據公安部和行業文件規定:銀行必須設置聯動互鎖門管理。這些文件包括《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共安全行業標準》(GA 38-2004)、《銀行營業場所風險等級和防護級別的規定》(GA 38-1992)、《中華人民共和國金融行業標準 銀行金庫》(JR/T 0003-2000)
2、響應公安部及各銀行總行的規定,“金庫及營業廳應設置雙道門,即在金庫及營業廳門外增設一道金屬。防盜門安裝兩把鎖具,兩把鑰匙由本單位保衛人員和管庫業務人員分別負責開啟和鎖閉,做到相互監督、相互制約。”(見《金融機構營業場所、金庫安全防護暫行規定》)。
銀行內外分析
銀行外的不法分子通常會采取暴力手段通過挾持、逼迫銀行員工或直接采取爆破等惡劣手段對銀行營業廳及金庫進行搶劫。搶劫案件的發生,一導致銀行經濟受損,二也嚴重威脅到銀行職員的人身安全,三致使銀行的安全信譽受損。 目前國內銀行一般是各地營業網點分散管理,沒有統一的、實時的、有效的聯網型管理機制將分散的狀態集中起來綜合管理。這樣使銀行上級領導不能夠即時地了解所轄分行各員工的具體動向、各網點的實際操作情況,使銀行內部的經濟作案有機可乘。
實施銀行聯動互鎖門智能化的好處
內保外控
銀行聯動互鎖門智能化管理系統要求所有員工出入都用刷卡或指紋進行身份認證,若有員工在規定時間內脫崗或離崗,則系統會產生報警,從而杜絕了銀行員工攜款潛逃的可能性。另外,由于銀行聯動互鎖門智能化管理系統設計周密、周詳及運行穩定、高效,其自身無懈可擊的安全性使搶劫、挾持、脅迫開門、尾隨作案等外部作案率大大降低,有效地保證了銀行員工的人身安全。
雙門互鎖
采用銀行聯動互鎖門智能化管理系統后,所有銀行員工進入銀行金庫或營業廳都必須經過嚴格的身份認證,若身份認證未通過,則此員工進不了金庫或營業廳的門,同時系統還會產生報警信號,雙門互鎖系統運行過程如圖。
再有,當銀行員工受到不法分子脅迫時,能通過控制主機產生報警信號,銀行相關人員在收到報警信號后能采取緊急的處警措施,這樣能切實地保障了銀行員工的人身安全。
智能管理
銀行聯動互鎖門智能化管理系統滿足了銀行金庫及營業廳高安全性的要求。由以往的人工控制金庫及營業廳門轉而由智能門禁控制器控制金庫及營業廳門,將可能的作案率降到了最低。
銀行聯動互鎖門智能化管理系統操作便捷,操作人員只需點擊按鈕即可完成設置;系統軟件界面友好,軟件功能強大,各種開關門記錄、報警記錄均詳細記錄在案,方便日后查詢。
如何實施銀行聯動互鎖門的智能化
具體實現過程如下:
※進入營業廳或金庫人員統一由智能卡+指紋的方式進行出入門禁管理;
※進出人員憑多張合法卡片同時刷卡+主管領導指紋方可出入金庫大門;進入營業廳的所有人員均必須刷卡或輸入指紋。卡片丟失或人員調動時,由系統注銷卡片,一旦有人使用非法卡,系統立即報警;
※所有刷卡及指紋認證記錄都被保存;若某一員工在規定時間內未刷卡或輸入指紋,則系統會產生報警提示信息,確保銀行員工的安全及銀行財產的安全;
※根據具體使用人員情況進行權限分級,例如前三人刷卡請求,后一人指紋確定開啟金庫的門。等待指紋確定有提示音,在提示音響的過程中指紋讀入有效,過時后需再次刷卡。
※停電時,斷電存儲記錄可30000多條,存儲時間能夠達到48小時以上;
※門鎖帶輔助開門功能;
※鎖的抗沖擊力強,不得少于250公斤;
※整個系統在總電源斷電情況下能正常工作6小時以上;
※系統具有防破壞功能;
銀行聯動互鎖門必須具備的功能
※雙門互鎖功能:銀行金庫及營業廳的兩道門在系統控制器的控制下具有互鎖聯動的功能。當開啟其中一道門時,絕對禁止另一道門處于開啟狀態。
※防尾隨功能:通過聯動互鎖門智能系統可防止其他人員尾隨進入銀行營業廳或金庫。
※防拆報警功能:當有人蓄意破壞各項門禁設施(如控制器、讀卡器等)時,系統將自動產生報警信號。
※報警聯動功能:當報警系統產生報警信號時,銀行營業廳或金庫的兩道門同時強制封閉。只有當警報解除后,銀行控制中心通過軟件來解除封閉,門才可以正常打開。
※緊急雙開雙閉功能:當早、晚在營業廳或金庫接送錢箱時,或者在非常緊急的情況下(如遇到火災、毒氣等)按下緊急開關按鈕,即可實現雙門自動打開或關閉。
※未關門提示功能:當任何一道門開啟時間超過規定的限制(一般設置為0—255秒)后未關閉或者假鎖,則現場蜂鳴器或管理主機會有報警提示。
※脅迫碼報警功能:如果持卡人在被挾持的情況下開門,只要在刷卡(或輸入指紋)同時輸入脅迫開門密碼,則開門的同時會發出警報信號到控制中心。
※多卡開門功能:多卡開門功能是指在進入營業廳或金庫時,系統可采取多卡有效開門的方式,即打開一道門需有多人同時在規定的時間內有效識別身份后,門才能夠打開。
免責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
門窗幕墻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為
門窗幕墻網獨家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在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
門窗幕墻網違反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文系本網編輯轉載,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作者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