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窗幕墻網】4月19日,由廣東省鋼結構協會主辦,廣州集泰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建鋼構工程有限公司、中建二局陽光智造有限公司、廣東華域重工有限公司共同承辦的“智能建造,鋼領未來”第一屆大灣區鋼結構智能建造與建筑工業化技術交流會以及2020年廣東省鋼結構協會年度大會暨第六屆三次理事(擴大)會”在廣州成功舉辦。
廣東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二級巡視員廖江陵,廣東省科學技術協會學會學術部調研員胡勉,中國鋼結構協會常務副會長劉毅,中國建筑金屬結構協會建筑鋼結構分會會長孫曉彥,全國工程勘察設計大師、同濟大學土木工程學院教授盧昱杰,重慶大學土木工程學院教授、鋼結構工程研究院中心副主任劉界鵬,廣東省鋼結構協會榮譽會長、華南理工大學教授、中國鋼結構事業資深專家、中國鋼結構協會終身成就獎獲得者王仕統,廣東省鋼結構協會榮譽副會長、中國鋼結構事業資深專家、中國鋼結構協會終身成就獎獲得者鮑廣鑑,廣東省鋼結構協會會長陳振明,廣州集泰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防腐漆銷售部總經理鄒小平、鋼結構及軌道交通產品研究室主任張培博士等來自全國各高校、企業代表,智能建造領域的學者、專家近300人參加了會議,共同探索智能建造未來的發展趨勢和發展道路。
推動智能建造與建筑工業化協同是行業發展的新要求
我國建筑業尚未擺脫勞動密集型的產業窠臼,傳統粗放性建造方式和發展模式難以為繼,迫切需要加快數字化轉型和智能化升級,推動工程建造方式的轉變和建造范式的變革。
2020年7月,住建部等十三部委聯合印發了《關于推動智能建造與建筑工業化協同發展的指導意見》指出,要推動形成一批智能建造龍頭企業,引領并帶動廣大中小企業向智能建造轉型升級,打造“中國建造”。
推動智能建造與建筑工業化協同發展是一項復雜且龐大的系統工程,需要全產業鏈企業一起努力。集泰股份作為大灣區鋼結構智能建造與建筑工業化產業鏈的一員,水性漆產品特色優勢突出、企業規模實力較強,實力推動產業鏈協同發展走出高質量發展新路徑。
共同探討行業未來多位大咖作專題演講
會議邀請知名專家和企業界代表作主題報告,以交流互動的形式,共同探討建筑領域智能建造、建筑工業化技術的發展應用及人才培養,共同促進智能建造及建筑工業化在我省鋼結構領域上的發展。會上,7位專家圍繞我國最具前瞻性、代表性的超高層建筑智能建造技術分別作了專題演講。
多位專家作專題演講
廣州集泰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鋼結構及軌道交通產品研究室主任張培博士作題為《環保水性漆在鋼結構重防腐領域的應用》的演講,他介紹了什么是重防腐、從設計用漆的角度看待重防腐、鋼結構重防腐經典解決方案三個方面內容,闡述了集泰水性漆在鋼結構重防腐上的應用,從水性漆與油性漆綜合成本分析比較入手,用數據說話,展示了水性漆在廢氣處理設備上、在廢桶回收上、在稀釋劑的環保性上的優點。
鋼結構協會年度大會召開集泰水性漆為行業貢獻綠色力量
在同期召開的2020年廣東省鋼結構協會年度大會暨第六屆三次理事會上,陳振明會長贊揚集泰股份2020年在全國巡回舉辦VOCs治理“油改水”綠色涂裝活動,推動整個行業向綠色環保、低碳健康方向發展。
此外,廣州集泰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防腐漆銷售部總經理鄒小平作精彩致辭。
他提到:集泰股份作為行業龍頭企業,2020年營收和凈利潤實現大幅增長,在鋼結構、石化等領域的銷售收入增長更是超過40%。多年來,集泰堅持綠色工廠、綠色智能化,堅持節能減排技術研發,通過不懈的自主創新,推出了一系列行業領先的綠色產品。并在集裝箱、石化儲罐及管道、鋼結構領域水性工業涂裝累積大量經驗。
近10余年來,集泰水性漆服務的大型工程包括長江三峽大壩、港珠澳大橋、白云機場二期航站樓、大興國際機場、深圳會展中心等1000多個,集泰水性漆累計減排VOCs超過4萬噸,為國家的環保事業做出了突出的貢獻。
集泰作為提前布局綠色發展的企業、水性漆先行者,未來將以“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為牽引,優化產業結構、能源結構,促進鋼結構生產方式向綠色轉型,為打贏藍天保衛戰盡一份力。
會議的最后,表彰了第十二屆廣東鋼結構金獎(粵鋼獎)獲獎工程及單位、優秀項目經理,并為廣東省鋼結構協會專家委員會新聘專家委員證書頒發證書。集泰股份防腐漆銷售部總經理鄒小平為“粵鋼獎”優秀項目經理頒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