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窗幕墻網】2020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暴發。1月30日上午10時,陪著家人過春節的程希奇突然接到公司電話,要求他和團隊支援武漢“雷神山”“火神山”和“方艙醫院”建設,在一周內完成內裝工作。程希奇從業15年,參與過大大小小的項目不在少數,但責任如此重大,工期如此緊迫的項目,這是第一個。
人物簡介
程希奇
2005年,畢業于哈爾濱工業大學土木工程專業,而后入職中建從事幕墻設計工作,現任中建深圳裝飾有限公司設計研究院院長,曾參與重慶來福士廣場、敦煌國際文博會場館、深圳國際會展中心等多個讓世界矚目的重大工程。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間,程希奇和他的團隊臨危受命,參與武漢“雷神山”、“火神山”和“方艙醫院”組建任務。
參與“兩山”醫院建設
“覺得一切都是值得的”
“每天都能看到關于疫情的新聞,我們不敢有絲毫松懈。”接到電話,陳希奇和他的團隊召開緊急會議,火速確定工作內容。次日,整個工程就運轉了起來。雖然項目難度不大,但時間緊、任務重,一周內便要完成內裝工作。程希奇帶領設計團隊和時間賽跑,不斷優化設計方案,完善施工工藝,為項目出謀劃策。
每一個環節,程希奇都親自參與把關。內部裝修時,如果采用傳統的砂漿工藝,需要很長時間才能風干凝固,很可能會延誤工期。為了盡早完工,程希奇和他的團隊,經過多方論證,采用了化學膠泥方法,使醫院能夠按時交付使用。
“累了,就在辦公室坐一會兒。”幾天下來,他幾乎沒怎么休息。2020年2月4日9時26分,武漢火神山醫院開始收治首批50位新冠肺炎患者。程希奇說,“看到這條新聞時,有一種難以名狀的喜悅與感動,覺得一切都是值得的。”
在程希奇的工作中,挑戰一直都在,但他總能通過創新的方式解決。2015年11月,甘肅舉辦絲綢之路(敦煌)國際文化博覽會獲得國家正式批復。這個項目位于敦煌主城區東南方,自然環境惡劣。這是一個改擴建工程,限定工期僅8個月,在寒冬里施工,對設計及施工而言都是巨大的考驗。程希奇和他的團隊不僅要完成常規的幕墻專業設計,還要完成整座建筑外立面的方案設計。
如何在幕墻體現敦煌文化的韻味?程希奇和項目設計組走訪了敦煌研究院、西安的多個歷史古跡,并同國內多所高校的建筑系進行合作,最終采用唐代鴟尾方案,選用鋁單板完成施工。這樣的設計,不僅充分表現了敦煌的絲路文化,還頗具漢唐韻味。
在200米高空吊裝45噸重幕墻單元體
填補國內外技術空白
重慶朝天門,長江和嘉陵江兩江交匯,這里坐落著被譽為全球“最高、最重、最大、最險”的建筑之一的重慶來福士廣場。當你抬頭仰望這座重慶的地標建筑時,一定會感到十分震撼。
這個項目是程希奇的代表作之一。施工過程并非一帆風順,程希奇和他的團隊遇到了一個行業內非常棘手的問題:在保證施工安全的前提下,如何安裝200米高、400米長的底部水晶連廊幕墻?幕墻的單個單元體面積500平米,重達45噸。而普通幕墻僅僅只有5~10平米,相比而言,程希奇和團隊所要面對的幕墻簡直是“巨無霸”。
程希奇和團隊決定采用整體吊裝方案。但是,吊裝這樣一個“巨無霸”級別的超規模幕墻單元體,相當于對常規10層樓的整個立面幕墻進行一次性整體提升,不僅難度絕無僅有,而且還沒有任何可參考的范例。
如何在確保施工人員安全的同時,還能保證施工進度?程希奇和他的團隊打破行業傳統做法,決定先在地面進行鋼結構胎架的安裝,再利用液壓機進行整體提升和滑移。每一個單元板塊在地面需花費25天時間安裝,而將幕墻從地面提升到200米的高空上,又需要兩天,當20個施工段都提升完畢后,整個連廊才算合龍成型。
風是影響施工最大的不確定因素。“克服風力影響最為重要,單元體面積也是受力面積,幕墻材質本身也偏柔性,容易受風力影響導致變形,不能跟墻體貼合。”程希奇介紹,為了讓風力的影響降到最低,他和重慶氣象站取得了聯系。在吊裝過程中,每隔兩個小時,他們便會收到氣象站發來的風力信息。如果風力異常,只能停工。
耗時9個月,工程完工,重慶來福士廣場像一座遠航歸來的帆船屹立在朝天門碼頭。施工時,程希奇和他的項目組創新使用了超高層單元式幕墻提升研究課題成果,填補了國內外的技術空白。程希奇說,“專家不僅要具備扎實的專業知識,更要具備改革創新的能力。”
從業15年獲獎無數
探索綠色幕墻設計
從大學畢業至今,程希奇從事幕墻設計工作已有15年。空閑時,他將實際工作中的經驗和心得系統化,已累計報審專利19項,在專業雜志和期刊發表數十篇技術性文章,還曾參與多本國家、行業幕墻相關規范的編寫,可謂是碩果累累。
他的幕墻設計團隊也從2006年的十多人,發展壯大到今天的500余人。中建深圳裝飾從寂寂無名到躋身于幕墻行業前三、國企第一。在程希奇的帶領下,團隊完成了重慶來福士廣場、敦煌國際文博會場館、深圳國際會展中心等讓世界矚目的重大工程項目,并獲得“魯班獎”“全國優質建筑裝飾工程”“全國建筑裝飾獎”等多個獎項。
隨著裝飾行業競爭日益激烈,傳統的裝飾施工工藝面臨著勞動人員密集、施工環境雜亂、環境污染嚴重、材料損耗過大等一系列問題,對項目生產進度、成本控制等造成了較大影響。如今,程希奇把一部分精力投入到了“未來幕墻”的研究中。
“未來的幕墻會更綠色節能,變得智能化和產品化。”程希奇介紹,根據國家戰略和幕墻發展規律,他提出了“綠色設計”理念,并牽頭組織了公司綠色健康設計行動小組,與清華大學等頂尖高校團隊達成合作,就綠色健康裝修技術、專利、系統等實現互助,系統解決健康裝修問題。“建筑是為了滿足人的需求。”
今年1月30日,由中共廣東省委宣傳部、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總工會主辦的2020年“南粵工匠”發布儀式在廣州舉行。經過層層推薦、嚴格篩選,程希奇獲選十大“南粵工匠”。他說,“工匠首先要熱愛自己的崗位,做到專注與堅持,把平凡的事做到極致。而且還要不斷學習和創新,讓中國的產品走出國門,引領世界。”
TA說
“幕墻設計就像給建筑穿衣服。我很幸運,曾經參與過很多地標工程項目的建設。這些項目就是我的孩子,每次路過看到他們,都很有成就感。”
——程希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