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8日下午,市委副書記、市長來到中部(麻城)石材循環經濟產業園調研產業環保提升和高質量發展工作,市各領導及南湖辦、白果鎮、龜山鎮等17家相關單位、園區開發公司董事長,麻城石材協會會長,副會長,青委會,礦山負責人等參加會議。
會前,市領導一行觀摩了園區聯網監控平臺的運行情況,觀看了環保警示片和礦山無人機航拍視頻。
市委副書記、市長指出:麻城石材產業的貢獻大、潛力大,壓力大、希望大,石材企業家在防汛抗旱和脫貧攻堅中都作出了貢獻,但當前的環保問題、監管執法問題、高質量發展的問題集中凸顯,石材產業已經到了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要以壯士斷腕的態度和決心來抓產業環保提升和智慧園區打造。
并強調:一是要充分吸取去年環保督察的教訓,要有關停的勇氣和決心,考慮產業長遠發展,要以環境容量倒逼環保升級,以群眾美譽度來評價產業健康發展,企業和政府要同命運、共呼吸,工作推進中不找理由、不相互推諉。二是會長單位要帶頭進行企業的兼并重組,要培育年產值過10億、稅收5000萬以上“軍艦級”大型石材企業,一轉外界對麻城石材“小散亂”的負面印象。三是要在一個月內完成園區互聯網監控系統的打造,生態環境局、自然資源和規劃局、水利和湖泊局要在一周內完成監控選點,提出具體方案,移動、電信、聯通公司加快實施,確保攝像頭不缺位,發現問題嚴格執法。四是園區道路和環?;A設施要加快建設,寧德路要加快啟動,要加大投入、克服困難、提前整改、強化督辦。
市政協主指出:石材作為支柱產業,環保問題客觀存在。企業危機意識不強、日常管理機制不健全、少數干部作風不優、執法單位監管不嚴是制約產業健康發展的重要原因,下一步要強化領導責任,緊抓企業督辦檢查,絕不能姑息遷就,要把各項產業工作抓好落實。
市委常委、副市長指出:要有系統思維、超前思維,真抓實干,各部門、各企業要同心協力,將環保提升工作抓出實效。
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指出:要真重視、真投入、真整改、真到位,要圍繞環保督察整改和高質量發展解決機制問題,要做好迎接環保督察回頭看的充分準備,限期整改銷號,加大整改力度,石材稅收要做到應收盡收,對于環保投入大的企業,政府將予以適當獎補。
市人大副主任指出:中央環保督察整改時限只有1年,時間緊、任務重,目前進度慢,管理能力不足,下一步要從七個方面進行調整。一是以環保督察為警醒,以綠色礦山為抓手,全面推進環保整治;二是以部門分工負責為前提,產業中心協調,指揮部牽頭管總;三是要以企業投入為主體,政府投入為補充;四是以行政執法為手段,日常監管為約束,堅持“雙隨機、三百分”機制,重點管好門前五包,注重結果運用,堅持嚴的基調;五是以尾粉、尾礦治理為重點,系統解決老大難問題,加大招商力度,探索尾粉堆場建設。六是以分類指導為方法,倒逼企業轉型,鼓勵企業兼并重組,將礦山、物流納入統計范疇。七是以督辦為動力,指揮部領導為架構,強化工作推進。
副市長指出:環保督察的方式已經發生了變化,對弄虛作假的處分更嚴,不能心存僥幸,要從現在開始積極行動起來,將工作做在日常,切實抓好綠色礦山、智慧園區、流域治理、粉塵治理等幾大關鍵工作。
最后,園區開發公司董事長表態,國家和群眾對生態環境要求不斷在提升,產業如果沒有跟上升級肯定最終會被淘汰。從麻城石材產業現狀看,通過這幾年的快速發展,麻城石材產業已成為國內最大的花崗巖產區,規模以上企業接近180家。但一方面產業和企業不斷的在壯大,同時存在安全和環保硬件設施和思想意識跟不上,環境治理問題明顯突出;另一方面,企業自身治理短板明顯呈現。
所以,麻城石材產業安全和環境整治提升工程勢在必行,所有企業負責人必須提高思想站位,認識到升級工作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打一場生死存亡之戰,切實落實好環境保護的主體責任,嚴格按照石材加工企業和礦山企業環境保護標準開展自查,迅速補強企業存在的短板,一個臺階一個臺階壓實,不斷提升企業硬件標準和思想水平,主動配合好相關職能部門的日常監督管理管理。行動就是主動,走高質量可持續發展道路,不斷提高社會的美譽度,做到生態友好型、資源節約型、社會和諧型的大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