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門市區的幸福新村一帶,聚集著50多間店,其中既有賣古舊家具的,也有賣仿古家具的。古舊家具以晚清、民國時期的家具為主,而仿古家具主要是仿明清時期的古典家具。
幸福新村的情況反映了江門家具收藏市場上古舊家具與仿古家具齊頭并進的格局。江門的家具收藏市場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發展,歷經古舊家具的買賣活躍和仿古家具制造的蓬勃發展,在全國具有較大名氣。
江門
全國知名的古舊家具集散地
黃棟焜是江門資深收藏人士,早在1979年,他就開始收藏古舊家具了。到了上世紀80年代,江門收藏、買賣古舊家具的人越來越多。那時侯,江門民間有不少晚清和民國時期大戶人家所使用的古舊家具,如桌、椅、柜、羅漢床等。“當時經濟條件不是很好,古舊家具很便宜,10多元就可以收購到,收購后又很便宜地賣出去,只想賺幾元錢改善生活。”黃棟焜說。
江門的古舊家具市場由于品種比較豐富,吸引了來自全國各地,甚至外國的收藏愛好者前來淘寶。后來,江門民間的古舊家具越來越少了,有人就到全國其他地方去收購古舊家具,以江門作為基地來進行交易。在市區勝利路開家具店的“肥佬”就是這樣,他曾從香港、澳門、北京、上海等地收購古舊家具,然后賣給慕名來江門淘寶的外地人。“江門成了古舊家具的的集散地,名氣很大。”“肥佬”說。
新會
全國仿古家具制造的發源地
在古舊家具收藏熱的同時,有人看到“古舊家具越來越少”這一狀況背后的商機,于是制造仿古家具推向市場。上世紀80年代初,新會就出現了6家仿古家具廠,在新加坡、澳門、臺灣等地老板的支持下,他們賺到了第一桶金,開廠的人大多是“收買佬”出身。“老板們給出家具的樣式,提前給錢,讓他們按照仿古樣式制作出來就可以了,這對于精明的‘收買佬’來說并不難,他們對古舊家具了如指掌。”新會區古典家具行業協會秘書長鄧欽昌說。那時侯,“收買佬”騎單車出去收購古舊家具,因家具太大,一般把家具拆掉后放在自行車上帶回家,久而久之,“收買佬”對古舊家具的制造工藝就十分精通了。
2000年后,北京、山東等全國很多地方的人來廣東、新會拿貨,仿古家具被炒起來了。2005年前后,新會仿古家具制造逐漸形成較大規模,至今已有各類仿古家具廠300多家,主要集中在從會城到大澤的325國道旁邊,前店后廠,家族式企業比較多,工匠大多來自浙江東陽等地,產品銷往全國各地。
“把新會稱為全國仿古家具制造的發源地并不為過,我們的規模目前在全國也是比較大的。”鄧欽昌自豪地說。
收藏者
對新舊家具收藏各有所愛
我市的古舊家具和仿古家具,其收藏者除了外地人之外,還有很多是江門本地人。一般來說,資深收藏者喜歡收藏古舊家具,同時也會收藏一些做工精美的仿古家具,而普通市民則比較喜歡收藏仿古家具。
在黃棟焜的古玩店,里面擺設的全是博古架、八仙桌等古舊家具,古色古香,都是他幾十年來從五邑各地收購來的。他寧愿買些有殘缺的古舊家具,也很少去買仿古家具。他覺得古舊家具比仿古家具更有收藏意義。“我現在年紀大了,沒有精力到各地去收購古舊家具,我收藏的這些古舊家具是不會賣的,要自己留著用。”看得出,黃棟焜對古舊家具確實十分鐘愛。
普通市民的選擇則不一樣,他們不喜歡古舊家具老舊的顏色,更愿意選擇形式各樣的仿古家具擺放在家里。普通市民一般會根據其經濟實力,購買適合自己的仿古家具,有人買數千元的,也有人買數萬元,甚至幾十萬元的,因仿古家具所用材質及工藝水平的不同,價格相差還是比較大,一般來說,海南黃花梨貴過紫檀,紫檀貴過酸枝。
前不久,李先生從臺山收購回一對越南黃花梨做的仿古頂箱,外觀漂亮,摸起來十分光滑,李先生將其擺在了電腦桌旁邊。十幾年前李先生就開始收藏古舊家具,近幾年又開始收藏仿古家具。目前,他收藏的古舊家具和仿古家具均在百件以上。
“收藏家具比收藏瓷器更容易鑒定,一件家具是古舊家具還是仿古家具,大家一眼就看得出來,另外,仿古家具是什么年代的,也比較容易判斷,這樣,交易時的價格也就不會那么離譜了,對于一般市民來說,家具收藏風險不大,更主要的是實用。”李先生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