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窗幕墻網】恒大事件以來,對下游家居建材企業造成很大影響,我們知道,工程渠道是這幾年家居企業增長的利器,而恒大暴雷事件,讓人們對這一渠道的拓展蒙上了陰影。
工程渠道一旦出問題都是大“雷”,涉及金額巨大。尤其是恒大、碧桂園、萬科等體量的地產大佬們,吹個空調打個噴嚏,都足以令家居企業染上重型感冒。
自2016年開始,恒大集團布局下游產業鏈,在蘭考建設恒大家居聯盟產業園,該規劃總投資100億元,一期占地4000畝,投資40億元。家居建材行業包括索菲亞、皮阿諾、志邦、曲美、喜臨門、大自然家居、等供應商紛紛進駐。
恒大約定,在同等條件下,恒大地產將優先采購該公司生產的產品,這就引得家居企業“趨之若鶩”。到2021年5年不到,恒大負債事件爆發,引發了家居企業紛紛討債,部分企業直接受讓股權以抵債。
近期家居企業發布公告的情況如下:
7月2日,江山歐派發布稱,公司受讓恒大持有的河南恒大歐派有限責任公司40%股權,對應的受讓價格為7250.35萬元。
7月20日晚,索菲亞發布公告稱,公司受讓恒大持有的河南恒大索菲亞家居有限責任公司40%股權,受讓價格約為人民幣1.6億元。
9月7日,皮阿諾發布公告稱,公司受讓恒大持有的河南恒大皮阿諾家居有限責任公司40%股權,受讓價格為人民幣7920萬元。目前,相關工商變更登記手續已經完成。
9月10日,恒大持有的河南恒大家居產業園有限公司轉讓河南大自然家居有限公司、河南大自然木業有限公司40%股份予大自然家居(中國)有限公司。上述兩家公司股份轉讓完成后,均由大自然家居持股100%。
喜臨門在一份調研紀要中也提及到:“我們現在也持有一些恒大的商票,未來如果恒大沒有辦法兌付,也會考慮收回恒大的40%股權?!?/p>
房地產進軍泛家居,優勢明顯,劣勢更突出
泛家居營銷專家段傳敏評論:
在覬覦泛家居的勢力中,正邁向后房地產的巨型房地產公司是其中一方,因為它擁有著巨量的購房用戶,同時也管理著巨量的已購房用戶。按照流行的觀點——用戶為王,房地產業的確擁有進軍泛家居產業的實力和市場。
然而,企業經營不是資源的疊加,對于經營不善者,再好的優勢也會化為泡影,對于經營得力者,再劣的資源也能絕地逢生,打出一方天空。有時候,優勢往往成為阻礙創新的障礙,成為裹足不前的借口。
房地產進軍泛家居行業天生存在以下障礙:
1、看不上。對于房地產的規模相比,他們大多看不上這樣規模的產業;因此,一旦有機會或迫不得已,就是優先砍掉這樣費精力成效不大的項目。
2、學不會。僅靠房地產的母乳就可以養活一間規模不小的泛家居公司,因此這些公司沒有獨立的愿望,更沒有獨立面對消費者市場的能力,甚至不愿意去學習。愿意學習的人也很難,畢竟房地產業和家居業有著差異巨大的行業鴻溝。
3、沒能力。房地產公司往往只有資源整合能力,沒有營銷能力。
4、無戰略。房地產公司往將家居公司作為配套企業,這決定了它們無論多大,都處于從屬地位,進入不了房地產公司的戰略中心。
所以,表面上看,房地產公司進軍泛家居企業擁有明顯的優勢,其實,其劣勢更為明顯。泛家居產業雖然看似低端,但許多企業在里面投入了時間,擁有了渠道,想要以資本和用戶完全覆蓋它們,幾無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