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陜全國政協委員、西安建筑科技大學教授、中國建筑金屬結構協會會長郝際平博士建議,推進城鎮化老舊小區建筑改造時給予門窗補貼。
老舊房屋門窗能源浪費巨大,還存在安全隱患
郝際平在相關提案中介紹,據統計,全國2000年底前建成的老舊小區約22萬個,涉及居民上億人。這些小區房屋所裝的門窗有相當一部分存在著節能標準低、年久老化失修等問題,由此帶來的墜落安全隱患、隔聲保溫性能差的問題不僅降低了居住者的生活質量,而且大量增加了能耗。因此在城鎮老舊小區改造中把門窗列入關鍵改造項目,迫在眉睫。
根據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全面推進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工作的指導意見》的要求,到2022年基本形成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制度框架、政策體系和工作機制;到“十四五”期末,結合各地實際,力爭基本完成2000年底前建成的約22萬個城鎮老舊小區的改造任務。
根據目前完成的約4萬個已改造小區的情況看,改造工作大多以加固、增加外墻保溫、改善適老化設施為主,耗能巨大的門窗幾乎很少更換。
老舊房屋門窗主要問題是:原有門窗節能標準要求低,每年能源浪費巨大。部分門窗材料和配件已經達到設計使用年限,出現老化、失靈、失效問題,外開窗安全隱患多,對人民群眾生命和財產構成較大的安全威脅。據不完全統計,從2016年底至2019年中有超過15起有關門窗墜落的新聞報道。
更換舊窗操作簡單效益顯著,但缺乏統一規劃和管理機制
相比大拆大建來說,將原有性能低的老舊門窗更換為高性能或者達到國家現行標準要求的門窗,投入小,回報高,節能效果顯著。既有具有顯著的經濟效益,也有很好的社會效益。
以北京市“十二五”期間既有建筑圍護結構節能改造6000萬平方米為例,按照窗墻比30%計算,其中有1800萬平方米門窗,將節能率由65%提高到75%,采用傳熱系數為2.0W/(平方米·K)的節能窗更換傳熱系數為2.8W/(平方米·K)的舊窗,安裝后的五年內可節約采暖能耗的電費約21.845億元人民幣。同時還能減少因發電燃煤排放二氧化碳214.1萬噸,以及其他大量的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懸浮物、灰渣等有害物質。
但各地對于舊房改造的門窗項目,缺乏統一的規劃和管理機制。普通百姓缺乏門窗安全知識和節能意識,對于安全隱患無法自查和判斷。盡管國家相關部門出臺了既有建筑節能改造的相關政策,但缺少可操作性更強的配套標準和實施細則,在執行方面還未能顧全,應改未改、應換未換等問題依然存在。且受地域條件、居民積極性不高等問題影響,使得既有建筑節能改造的老舊門窗更換工作推行不暢、收效不足。
建議建立統一管理機制,將老舊門窗更換納入改造補貼范圍
郝際平委員為此提出了三點對策建議:
建立統一的舊窗更換規劃和管理機制。由發改委牽頭,將老舊門窗更換納入到國家雙碳目標落實的文件,形成國家層面的總體思路和實施步驟,根據各地情況,因地制宜制定實施措施。
建立門窗質量的事先評估機制。由各地建設主管部門系統組建門窗專家評審組,對所有納入改造范圍的城鎮老舊小區房屋的門窗,就安全性和節能性做專項評估,以此作為改造時門窗更換或維修的依據。同時制定切實可行、性價比合適的更新門窗的性能標準指標要求。
將老舊門窗更換納入改造補貼范圍。由財政部牽頭,將老舊門窗更換納入到財政補貼范圍中,制定相應的資金獎勵政策,為舊窗更換的順利開展提供強有力的保障。對門窗性能要求高的區域加大財政補貼力度,使真正滿足標準要求的節能窗應用一步到位,避免重建浪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