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窗幕墻網】最近兩年,定制家居行業造出來很多新概念:“整裝、無醛、高定、整家定制、輕時尚、柜類定制、門墻柜一體、輕奢極簡、系統門窗、頂墻一體、陽臺定制、全巖定制、多品集成、裝修零售、集成店、社區新零售、新青年創業”等等。
往往一個概念還沒有炒熱,新的一個又來了,消費者們看的應接不暇,那么是誰在不停地造概念?
造概念貌似是大品牌的專利,最典型的就是頭部品牌“造”出來的“整家定制”、“柜類定制”,二者都是一出街就引起熱議。一眾品牌迅速跟進,這一點不奇怪,大品牌喇叭大、聲音大,自然更容易將概念傳播出去。但也有例外,“社區新零售”、“新青年創業”,這兩個概念比較火,算得上是行業級的“大”概念,但它們確實詩尼曼AI家居,這個新物種“造”出來的,這從一個側面反應出詩尼曼的創新能力。
那么為什么要不斷地造概念呢?造概念最多地其實是背后那些牛逼也苦逼的操盤手。職業經理人操盤不容易,團隊大了,需要每隔一段時間有個“新概念”去調動,讓千軍萬馬動起來,組織才有活力,企業才能高效。
另一方面,造概念也意味著企業的戰略與品牌戰略的一種創新,無中生有,把握行業先機,打亂對手節奏,取得競爭優勢,這體現的是職業經理人對行業與市場方向的把控能力。大品牌的操盤手,壓力固然大,但具體的事情都有團隊負責,只有“造概念”這樣的技術活只能自個來操心。
當然,外部第三方的智慧賦能也不可少,如何有效地吸納外部的智慧,變成了操盤手另一種的核心競爭力,行業的老大有足夠的資源和團隊的支撐,有能力也需要不斷地“造概念”。小企業最好的選擇是戰隊或者跟風,否則要么花了大力氣沒有什么動靜,要么一不小心就掉到了坑里,這樣的案例并不鮮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