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窗幕墻網】近日,#我國不再建設500米以上高樓#沖上微博熱搜榜,超高層建筑成為網友們共同探討的話題,從網友評論來看,大家對于建筑限高普遍表示支持并發表了自己的思考。(7月25日央廣網)
所謂超高層建筑,是指40層以上、高度100米以上的建筑物。工業時代,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為建造超高層建筑提供了可能。隨著時間的推移以及社會經濟的發展,一度時間,世界各地爭相建造超高層建筑,甚至盲目地以城市建筑高度彰顯其經濟實力,科學發展水平。
雖然城市建筑的高度越高,層數越多,一定程度可以節約土地,但建筑物超過一定高度后,不僅施工成本急劇增加,而且今后維護和管理費用巨大。因為建筑運行過程中,采暖、通風、空調、照明、炊事、生活熱水等都會帶來能耗及相關的二氧化碳排放。而超高建筑不僅此類碳排放巨大,其維護成本也非常高昂。尤其一旦發生地震、風災、火災或人為破壞等災害,很難進行及時有效的救護,往往造成人員、財產的巨大損失。
另外,高層建筑還會對城市“小氣候”造成干擾,如果高樓太密集,城市的風就難以自然流動,經常“撞”在一些高層建筑上隨后反彈。
殊不知,美國是高樓的“發源地”,1931年建成的帝國大廈是保持世界最高建筑地位最久的摩天大樓,但近幾十年來卻不攀比建設高樓大廈,現如今在美國很少有新建的高樓大廈,現存的很多高大的建筑物大都有百年歷史。無獨有偶,德國、英國更是很少看到高樓大廈。
讓人高興地看到:為推動“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實現,減少建筑能源使用,促進建筑低碳發展,近日,國家發改委在發布的《“十四五”新型城鎮化實施方案》中指出:“嚴格限制新建超高層建筑,不得新建500米以上建筑,嚴格限制新建250米以上建筑。”這既是自2020年以來,國家層面第4次限制新建高層建筑的政策,也昭示著我國城市“不斷攀高”已成為歷史。更何況,隨著信息化時代的到來,現代大都市的標志應該是信息化發展程度,城市環境和城市文化的發展程度,高層建筑已不是大城市發展的特征。
期待各地嚴格落實國家城市“限高令”等相關政策,遵循“適用、經濟、綠色、美觀”的新時期建筑方針,治理“貪大、媚洋、求怪”等建筑亂象,杜絕將超高層建筑看作是標志工程、形象工程、政績工程。應在強化城市基礎設施、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味、實現城市高質量發展上多做文章,多在城市環境上動腦筋,多在城市宜居上想點子,多在城市安全上增保障。讓市民住這里工作生活更方便,讓市民住在這里更安全舒暢、讓市民住在這里更幸福美滿,為百姓幸福“加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