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窗幕墻網】建立和完善與建筑業相適應的社會保險參保繳費方式、建立健全建筑工人住房公積金制度……近期,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與省發改委等12部門共同印發《關于加快培育和壯大我省建筑產業工人隊伍的意見》(簡稱《意見》),省住建廳相關負責人隨后對該《意見》進行了解讀。
裝配式建筑關鍵工種需持證上崗
建筑業是我省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據統計,全行業建筑產業工人總數達440萬人,占全省農民工總人數的21.6%。隨著我省建筑業發展規模不斷擴大,建造能力不斷提升,我省建筑產業工人隊伍建設也面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比如,老齡化嚴重,全省50歲以上的工人人數占比達52.2%;工人持證率低,共有25萬人持有職業培訓合格證,占比5.9%,有9.8萬人持有技能等級證書,占比2.2%;文化程度低、企業歸屬感差、勞動權益與社會保障不到位等諸多現實問題還沒有得到根本解決。
為了妥善解決建筑產業工人面臨的系列問題,實現我省建筑業由勞動密集型向技術密集型轉變,省住建廳多次開展建筑業企業調研、召開企業座談會,廣泛聽取意見和建議,充分借鑒江蘇、浙江、山東等建筑業發達省份的經驗和做法,并征求了我省各市住建部門、部分建筑類職業院校以及建筑業企業的意見和省直有關部門的意見,最終與省發改委等12部門聯合制定了《意見》,分為6個方面20條舉措。
《意見》要求,自2025年1月1日起,從事砌筑工、抹灰工、混凝土工、鋼筋工、模板工等工種作業的建筑技術工人經培訓合格后方可上崗。到2025年底,裝配式建筑關鍵工種(構件制作工、吊裝工、灌漿工等)實現持證上崗。通過強化薪酬激勵、暢通晉升渠道等方式,引導企業建立完善人員職業資格技能等級與薪酬掛鉤機制。
鼓勵高等院校設立智能建造等專業
《意見》提出,完善建筑用工方式,支持勞務企業發展,鼓勵現有勞務企業通過吸收、合并、重組等手段進一步做大做強;發展專業作業企業,支持和引導現有勞務班組或有一定技能和管理能力的建筑工人成立以1-2個工種為主的專業作業企業;培育自有工人隊伍,鼓勵一級及以上資質施工總承包企業設立建筑勞務公司。鼓勵施工總承包企業、專業承包企業在同等條件下優先選擇當地專業作業企業,促進建筑工人就地、就近就業。
在保障勞務用工需求方面,《意見》明確,在建筑勞務大縣(市)命名10個“安徽省建筑勞務基地”;支持有條件的地區培育和建立正規化、專業化、聚集型的建筑勞務企業服務園區;實施政企戰略合作,支持省內特級資質企業與建筑勞務大縣(市)政府簽署建筑勞務合作協議。同時建立終身技能培訓制度,鼓勵市、縣利用財政資金或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等建設職教園區或職業學校。鼓勵高等院校設立智能建造等相關專業,加大對裝配式建筑、建筑信息模型(BIM)等新興職業(工種)建筑工人培養。
建立健全建筑工人住房公積金制度
為了保障建筑工人合法權益,《意見》提出完善薪酬支付保障機制,落實《保障農民工工資支付條例》,完善工資專用賬戶、總包代發、工資保證金等配套制度。
用人單位應與招用的建筑工人依法簽訂勞動合同,施工總承包或分包企業不得安排未訂立勞動合同或用工書面協議、未進行基本安全培訓的建筑工人從事現場施工,嚴禁用勞務合同代替勞動合同。完善安徽省建筑工人實名制管理服務信息平臺,未進行實名制登記的人員不得從事現場施工。用人單位應依法為建筑工人繳納社會保險,建立和完善與建筑業相適應的社會保險參保繳費方式。對不能按用人單位參加工傷保險的建筑工人,由施工總承包企業負責按項目參加工傷保險,做到先參保,再開工,確保工傷保險覆蓋施工現場所有建筑工人。
柔性用工管理,分崗位確定用工年齡,對“超齡”工人定期進行健康檢查,堅決避免用人單位對“超齡”建筑工人“一刀切”。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我省還將構建建筑工人住房保障體系,讓建筑產業工人平等享受城市基本公共服務;用人單位應及時出具并協助提供相關證明材料,將符合當地住房保障條件的建筑工人納入住房保障范圍。建立健全建筑工人住房公積金制度,為其購房、租房提供支持,著力解決符合條件的建筑工人子女城市入學入托等問題。另外,在改善建筑工人生產生活環境方面,根據工程實際配置空調、淋浴等設備,保障水電供應、網絡通信暢通,達到一定規模的集中生活區要配套食堂、超市、醫療、法律咨詢、職工之家、工會驛站、文體活動室等必要的機構設施,鼓勵開展物業化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