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窗幕墻網】近日,由中建集團旗下中建一局承建,中建新疆建工、中建裝飾參建的北京城市副中心160地塊項目通過竣工驗收。
北京城市副中心160地塊項目總建筑面積17.56萬平方米,包括全國首個“鋼結構+全幕墻系統”的“雙零”(零能耗、零碳)建筑——2號配套辦公樓、辦公用房、業務技術用房、職工之家、設備用房、地下車庫及人防工程等。項目整體達到綠建三星標準,是北京城市副中心首批EPC示范項目和“高質量建設副中心”的優秀案例。
中式風格融入綠色底色
從頂樓屋角的陽臺向外看去,160地塊項目的布局呈C型三合院,由三個方向的四棟主體建筑組成。建筑幕墻素雅大氣,窗戶上裝飾著中式風格的花格窗,在樓宇邊緣樓梯間的外側是由仿木花紋格柵構成的“緞帶”,從建筑外觀來看,柵格間的空隙不會讓人覺得沉悶,賦予建筑活力的同時也更便于自然通風。
院落中央是連接兩側主樓的多層連廊,連廊頂部則有一座“空中花園”,種植著以穗花和萱草為主的綠植,豐富了建筑的色彩。花園中央是玻璃天井,為下方的空間提供充足的自然光。在花園的兩側,還能看到1層的庭院。中式風格的景觀設計,搭配著一簇簇竹子,石磚小路在草木掩映下通向月亮門,綠化與建筑主體有機融合,典雅而不失生趣。
“充電”與“保溫”雙管齊下
項目坡屋面鋪的不是傳統陶瓦,而是深褐色的光伏瓦,平屋面則設置了網點狀的咖啡色玻璃基光伏板。這些如古代銅器般呈現深灰色磨砂質感的光伏瓦和深灰色玻璃基光伏板,猶如一個“巨型充電寶”,把太陽能轉化為電能,從而實現“零碳展覽館、低碳辦公區”的目標。
給建筑“充電”的同時,項目團隊還著力在建筑“保溫”上下功夫,有效減少碳排放。建筑外墻保溫材料選用了雙層210毫米厚氈面保溫棉,是常規幕墻厚度的2倍多。在門窗洞口和收口等重要位置,保溫棉厚度更是達到了300毫米,實現了更加保溫的隔熱效果。項目團隊還自主研發了一套被動門窗幕墻系統,有效解決了幕墻與鋼結構連接復雜、縫隙多等施工難題,同時采用高性能保溫材料和綠色防水隔氣膜,給建筑戴上了“圍脖”,該配套樓門窗幕墻系統達到了氣密性8級、水密性6級,是目前行業標準要求的最高等級。從系統設計到施工工藝,這套被動門窗幕墻系統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產品化技術解決方案,已取得十余項專利、工法。
數字技術賦能智慧建造
建設過程中,項目團隊堅持科技創新,以智慧+賦能建筑智慧化打造建筑“超級大腦”實現建設現場數字化、精細化、智慧化管理。區塊鏈、5G、AI、XR、物聯網等智慧技術在建筑的設計和施工環節起到了關鍵作用,提高了項目質量管理效果。
項目團隊通過建設建筑信息BIM數字模型,對結構主體、建筑裝飾和機電管線都進行了設計搭建,實現了設計數據、材料信息、項目進度信息的實時聯動,可以通過動態精準模擬出各工序的施工方案,實現了項目全過程的可視化管控。同樣,通過BIM數字模型將幕墻構件全部在工廠提前預制加工,通過還原項目安裝場景,對各工序進行拆解,指導現場裝配式施工,實現施工現場“搭積木”式安裝方式,有效提高了安裝精度。項目先后榮獲中國鋼結構金獎、第三屆工程建設行業BIM大賽一等成果等獎項,第十一屆全國BIM大賽綜合組一等獎、第七屆建筑業企業信息化建設案例,它還是北京首個智慧工地技術應用AAA項目。
項目還創新應用區塊鏈精細化工程信息管理系統,可用于工作流和數據儲存管理,如同為每個文件設置屬于自己的“身份證”,提高數據的及時性、真實性和安全性。系統中還內嵌專家庫,可為后續同類項目提供咨詢及參考經驗,為項目高標準履約保駕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