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門業網訊 近日,門都網小編走訪了四川省恒源、歐麗亞、本木富美森、陽森、龍馬、川王、天天等企業和重慶市豪邁、名風、豪格、開心、尚鼎、屋之巧、宜居、仁豐、迪雅等木門企業。當前,房地產調控政策引發了家居建材市場的銷售疲軟,川渝木門企業都面臨著產業換代升級的問題。在走訪的過程中,筆者發現,入駐工業園區成為木門企業的一大升級趨勢。
入駐工業園區:木門工廠轉移成趨勢
川渝地區城市化建設步伐的加快吸引了許多高稅收、高附加值企業的進駐。作為勞動密集型行業,木門企業不得不"靠邊站",逐漸被排擠出市區。在四川成都,木門企業多數已轉移到三環路以外的工業園區。在工業園區里,企業的廠房和辦公區域都進行了規范管理。據四川峨眉龍馬木業總經理龔小民介紹,"龍馬木業在進入工業園區以后,大力提升企業的技術創新能力和加大新設備的投入力度,不斷吸引人才,逐步增強企業實力,并得到當地政府的幫助和支持,現已向規?;?、品牌化方向發展。"雖然市場受到房地產政策的影響呈現出疲軟的態勢,但是作為木門企業還是需要從管理、人才、技術、品牌等方面深挖內部潛力,發揮企業優勢,以期渡過市場危機。
2011 年11 月10 日,筆者走訪了重慶長壽區"中國家居(木業)產業基地的重慶豪邁木門。剛剛搬入園區的豪邁木門占地180 畝的廠房顯得寬敞、大氣。雖然部分機械設備還在調試之中,但生產車間卻井然有序。豪邁木門總經理唐蓉感慨道:"企業經過多次搬遷,終于有了自己的"窩"。有了新廠房,更方便在管理上提高效率,吸引更多有實力的經銷商和優秀人才,有效地提高品牌的知名度和產量。我們將充分運用先進的設備來解決人工不足的問題,提升企業綜合實力。"據了解,豪邁木門進入木業產業基地以后,工作環境得到很大改善。新廠房除塵、除煙等設備解決了工人職業病和排污等問題,減少了工傷、火災等事故的發生。寬敞的生產車間給生產設備的安裝以及原材料和半成品的運輸都帶來了便利,提高了企業的生產效率。據了解,還會有35 家木門企業進入該工業園區。進入工業園區成為川渝兩地木門企業升級的必經之路。
"蹺蹺板"效應:生產和銷售分處兩端
筆者在走訪的過程中,就是否進入工業園區這一問題,詢問了川渝兩地部分木門企業老板。部分人表示,進入工業園區,企業將會面臨"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的局面。很多企業在沒進入園區之前,廠房太小,不能完全滿足生產的需要,就不得不放棄經銷商的訂單;而進入了工業園區之后,因為投入大量的資金修建廠房和購置設備,生產上去了,但銷售又因缺乏運作資金而處在弱勢。如何把握生產和銷售之間的關系,成為木門企業必須掌握的"平衡術"。
對此,四川本木富美森總經理蒲國輝認為,"不管是生產或銷售,都要存在"饑餓感"。如果兩者完全平衡了就有問題了,正因為有差距,企業才會去追求平衡,才去不斷地將其完善。"據筆者了解,近兩年,將會有60 多家重慶木門企業進入工業園區。
筆者分析,近兩年,川渝木門企業將會面臨資金、人才、品牌三大難題的考驗。這三大難題將會嚴重制約企業的生產和銷售。前幾年,木門企業在很多地縣級城市都可以獲得土地修建廠房,但因為企業的流動資金有限,無法按照工業園區的標準建廠,許多廠房的配套設備都不達標。目前,有些資金實力雄厚的企業想要進入工業園區,但又遇到了土地指標很難審批的問題。產業升級成為川渝兩地發展中的木門企業左右為難的事情。
迪雅木門是2007 年發展起來的重慶木門中"黑馬"??偨浝硭诩t偉介紹說,"迪雅木門將于2012 年3 月進入重慶長壽園區,以解決廠房不足的問題。"粟總表示,迪雅木門進入園區后,將借鑒同行經驗,把品牌立足于銷售與生產,讓企業盡快換代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