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中部崛起之時,正是沿海不少企業的海外市場已趨于飽和之時,發展國內市場,占領國內市場,把產業向勞動力豐富、土地成本便宜的地方轉移便成為了沿海企業的戰略選擇。他們把目標瞄準了崛起中的中部地區。
產業向內地轉移有兩個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沿海地區經過改革開放多年的發展,已經集聚了雄厚的資金實力和技術人才實力,有條件有能力發展更多的技術密集型和資金密集型產業;另一方面是區域經濟發展的需要。以河南為例,它是全國人口大省、農業大省、文化大省,具有相當好的工業基礎,再加上河南省各級領導渴望提升、渴望發展的心情十分迫切,愿意把中部地區這么一個龐大的市場提供給各方企業家,于是,善于經營的企業家便借機壯大自己,將產業逐步向河南轉移,形成了良好的合作局面。
家居行業風生水起
從2015年中西部地區城鎮化率要達到48%的目標來看,人們對住房和綜合基礎設施的需求將會大增,并將直接帶動各種工程建設的開工量。國家一再調控房地產業,只是針對一二線城市,河南鄭州充其量也才算一個三線城市,更不用說下面的地市級城市,因此受調控政策的影響不大。從河南各地市的房價可以看出,在國家大形勢的調控下,房價不降反而在迅速上升,地市的房地產開發更是上了一個臺階。房地產的開發,帶動了家居行業的迅猛發展。單以木門這個行業來看,需求量急劇擴大,企業木門銷售量也隨之上升。
勞動力回流,加速產業轉移步伐
目前,我國農村富余勞動力主要集中在中西部地區,主要流向東南部沿海地區。但隨著國家統籌地區發展的政策以及地區產業轉移步伐的加快,隨著中西部工業化、城鎮化進程的推進,勞動力由西向東轉移的速度有所減緩,甚至不少外出打工者開始返鄉就業或創業,形成又一波的“勞動力回流”浪潮。
回到家鄉上班,拿的是在外地打工一樣的待遇,既能掙到錢,又能經?;丶铱纯?,你說我為什么還要千里迢迢去南方打工呢?這是近幾年越來越多的回鄉打工人員的心理。在勞動力供求關系發生變化,勞動力不再是無限供給的情況下,勞動力的流失給沿海企業和地方政府帶來了不小的壓力。如果滿足勞動者提高工資的訴求,就意味著企業成本上升,利潤減少。
企業的出路在哪里呢?是進行改變、更新技術、投資轉移,還是退出呢?把設計留在沿海,把生產環節和銷售轉移到成本更為低廉的中西部地區,成為沿海家居制造轉型升級的可行模式。新一輪的家居產業大規模集聚,將發生在中國的中西部。中部尤其是鄭州城市圈已成為沿海等家居發達地區企業進軍內銷市場的橋頭堡。
產業轉移并非等同于產業“空心化”
對中西部地區來說,產業轉移的確是難得的發展機遇,各地紛紛出臺措施加快承接產業轉移。面對產業轉移,一些地方最大的顧慮就是產業“空心化”。之所以出現這種顧慮,是因為人們對產業轉移缺乏深入的認識,不知道如何掌握產業轉移的主動權。我們看到,在上一輪國際性產業轉移浪潮中,發達國家的企業雖然將其工廠轉移出去,但對這些工廠的控制力卻絲毫不見減弱。發展中國家雖承接了產業鏈中附加值較低的加工制造環節,但附加值較高的環節仍然留在發達國家。就企業而言,產業轉移并非等同于產業“空心化”。工廠可以搬遷,但企業總部對技術研發、品牌管理、資金管理、質量監控、物流、銷售等的掌控不會削弱。這就好比放風箏,風箏放飛上天,但線繩仍牢牢握在手中。因此,只要掌握了產業轉移的主動權,工廠雖然搬遷走了,但企業對主業的控制力絲毫不會減弱。
產業轉移不是放慢產業技術進步的步伐,而是要利用跨地區產業鏈的優勢,提高勞動生產力、生產效率、創新的能力以及用高新技術武裝傳統產業的自我發展的能力。因此,中部的崛起吸引了東部企業,而東部企業也需要到中部發展,這是雙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