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自主創新能力,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發展循環經濟,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走新型工業化道路等,都將成為“十一五”規劃的戰略目標,這些關鍵詞描述的也就是中國的新發展模式。
中共十六屆五中全會通過的中國第十一個五年規劃將繼續堅持“發展是硬道理”的戰略思想,同時特別強調要以“科學發展觀”統領全局。
分析人士認為,“十一五”(2006-2010年)規劃是中國領導人提出科學發展觀后制定的第一個五年規劃,與以往的五年計劃相比具有轉折性的意義。對于中國未來更長時期的經濟和社會發展來說,科學發展也應成為一個“硬道理”。
9月29日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強調,今后五年要堅持以人為本,轉變發展觀念,創新發展模式,提高發展質量,落實“五個統籌”,切實把經濟社會發展轉入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軌道。這表明,“十一五”將是一個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規劃。
今年8月份,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就“十一五”規劃專程赴豫贛鄂三省調研,考察的重點是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問題。他強調,要把增強自主創新能力作為科學技術發展的戰略基點和調整經濟結構、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中心環節,努力走出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科技創新之路。
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鄭新立指出,中國早在“九五”(1996-2000年)計劃中就明確提出要使增長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但總體來看至今仍沒有取得突破性進展。究其原因,主要是在技術上缺乏自主創新能力。
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是中國建立新的發展模式的核心內容之一,它意味著:中國要從過度依賴資金、自然資源和環境投入,以量的擴張實現增長;轉向更多依靠提高勞動者素質和技術進步,以提高效率獲取經濟增長。
“十一五”固然是前十個五年計劃的延續,但這五年對中國未來的現代化進程來說極為重要。在2006年起的五年里,中國能否使經濟社會發展步入科學發展的軌道,將決定到2020年能否建成全面小康社會,以及到本世紀中葉能否實現工業化和現代化。
從1978年到2004年,實行改革開放的中國年均經濟增長率達到9.4%,目前已成長為世界第六大經濟體和第三大貿易國。中國的興起成為當今世界的熱門話題。
但是,推動中國經濟增長的高投入、高消耗、低產出的老路,已經走到盡頭。2004年,中國的國內生產總值約占全球的4%,但消耗的一次性能源約占全球的12%,淡水占15%,氧化鋁占25%,鋼材占28%,水泥占50%。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主任王夢奎說,占世界85%的人口正陸續進入工業化階段,全球性的人口、資源、環境矛盾尖銳,使中國的現代化面臨嚴峻挑戰。即使國際市場能夠彌補中國資源之不足,生態和環境破壞的沉重代價也難以承受。
2003年以來出現的投資過熱問題,使中國舊的發展模式的弊端表露無遺,也使科學發展觀成為全國上下的強烈共識。
據悉,提高自主創新能力,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發展循環經濟,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走新型工業化道路等,都將成為“十一五”規劃的戰略目標,這些關鍵詞描述的也就是中國的新發展模式。
分析人士指出,“十一五”期間,中國經濟與世界經濟的融和將達到空前的廣度和深度,中國選擇什么樣的發展模式將對世界產生極重大的影響。從這個意義上說,中國實現了科學發展,才可能實現對內的“和諧發展”和對外的“和平發展”。
廈門建筑裝飾協會裝飾裝修材料分會成立
日前,廈門建筑裝飾協會裝飾裝修材料分會召開成立大會。
據裝飾材料分會的相關人士介紹,近年來,廈門裝飾裝修材料行業在不斷發展壯大的同時,行業內部也出現了一系列問題。由于規模比較大的建材市場比較少,小的店鋪比較多、場地也比較雜亂,同時一些雜牌的、或是不合格的產品也在銷售。由于行業市場一直沒有得到統一有效的管理,競爭十分激烈,惡性競爭事件時有發生,使消費者利益受到損害,也給市場的繼續發展帶來隱患,嚴重危害到行業整體利益。
為了更好地規范市場,引導消費者正確消費,廈門建筑裝飾協會決定成立裝修裝飾材料分會。據了解,協會成立以后將大力宣貫國家政策、法規、規范和標準,組織起草地方新產品新工藝(推薦)標準;組織研討、科技講座;舉辦建筑裝飾裝修材料展覽會,組織會員單位參加國內外建筑裝修材料區域交流等一系列活動;推動綠色標準材料檢驗認證,向社會推薦符合國家標準的建筑裝修材料產品;為規范市場,促進行業發展;大力推行節能節水和環保產品,擴大產品應用領域,淘汰落后生產工藝和部品。倡導行業自律,制定行規行約,制止不正當競爭、維護市場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