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兩年來,門窗行業不斷經受著原材料價格不斷飛升,且人工勞力成本也居高不下,不斷跟進賣場開新店也讓諸多企業的利潤不斷攤薄等種種沖擊。而持續的房地產調控政策的愈演愈烈,除了打擊炒房客、限制外地人購房外,也讓許多有條件購房的剛性需求業主的信心受到波動,他們開始了觀望,由此直接導致其裝修及購買門窗產品的需求也相應延后進行。
門窗消費需求細分
樓市調控有利于凈化房地產市場的環境,將從事投機性和投資性購房的人們擠出市場,讓真正的剛性需求比重增加。與此同時,門窗市場消費群體及其需求也隨之更加細分。
擁有豪宅的高收入群體,依舊會傾向于選擇高端門窗產品。有條件購買商品房的剛性需求業主,一旦房價下探,則擁有更充裕的資金進行裝修。而受到政策限制而短期內無法購房的消費者,則會轉戰租房市場,為了改善居住環境,這部分人會更多地選擇具有較強功能性的小件商品或一次性商品。
對于許多已經擁有住房的業主而言,受到政策的限制無法再次購房,那么老房翻新或者更換、添置家具建材產品,就成為了改善門窗環境的唯一途徑。由于政府對于保障性住房建設的大力推廣,保障性住房業主將對家具需求構成增量。由于資金有限,他們將更鐘愛定位于中低端的實惠且實用的產品。鑒于眾多門窗企業都已經積極開拓二次裝修及保障房市場,未來這兩部分消費者將在產品和服務方面擁有更大的選擇空間。
郊區門窗消費更容易
曾經只在城市大型門窗賣場中展示的門窗品牌,在2011年有望越來越多地走向郊區。調控影響下,城市商品房的成交量下滑導致門窗銷售的原動力不足,而郊區中不斷擴大化的保障性住房建設,無疑為門窗行業提供了嶄新的盈利渠道。
郊區的消費者不必再舟車勞頓前往市中心,而是在自家附近就可選到滿意的產品。對于保障性住房業主而言就更是如此了,因為不少門窗品牌干脆將分店開到了其社區周邊,為這部分業主提供針對性的產品和服務。
網購門窗風潮更勁
一些先行者成功的電子商務運作,讓曾經固守于傳統渠道的品牌們看到了網絡的澎湃動力。今年開始有更多品牌試水電子商務,門窗產品網購也將向著更為成熟、規范的方向邁進。受益的當然是消費者,然而享受低廉價格的同時,消費者仍需心明眼亮,以防落入網購陷阱。
陣痛之后將更有序
回顧房地產調控之后的門窗家居市場,似乎調控本身對門窗消費并無直接影響。但本次房產調控后眾門窗企業的姿態以及市場變化,則讓消費者感受到樓市調控的威力已經滲透到日常的門窗生活之中。
假如說漲價是調控帶來的陣痛,那我們更應當關注的是陣痛之后的喜悅。
樓市調控后,門窗市場遇冷,眾企業為了搶占有限的市場份額,必然會千方百計地想辦法爭取市場份額。在門窗行業同質化較為嚴重的當下,商家也會通過推出新品、更新服務來吸引消費者的青睞,這也意味著消費者將擁有更強的主動性、選擇性甚至議價權。
調控的影響不僅于此,當前門窗市場魚龍混雜,而市場震蕩期馬太效應凸顯,規模小、品牌影響力弱、定位模糊的企業極有可能被淘汰,幸存者經歷完這樣一場考驗之后必然是浴火重生,贏得很好的未來。